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官场圈子不能成为贪腐的平台(原创)

(2015-03-31 09:26:03)
标签:

杂谈

官场

圈子

刘志军

贪腐

分类: 凛然正气

   官场有圈子,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是事实。

   到底什么样的人算官场上的人呢?严格的讲,在一个相互关联的社会或群体里,掌管了一个人以上且吃着皇粮拿着俸禄的人,才可以算作官场上的人,曰官人。凡是刻意把非利益关联人阻隔在外的圈子,算是贬义的官场圈子,他们趣味相投、目标相同、品位相近、话儿投机、利益关联。

   有媒体梳理近年查处的一些重大贪腐案件时发现,很多贪腐官员都有自己的“圈子”。依照他们主导的官场环境,进入了官场,社会知识比自然知识重要,讲得好比写得好重要,装得好比做得好重要,忠诚于主子比一切重要。官场有很多游戏规则,但每一个规则都只能一定的圈子里进行。比如,考察干部,你首先必须是干部,然后你还想做干部,做更大的干部,然后是他对上眼的干部。所谓考察,也可以理解为“烤察”,先将被考察人置于火上,再观察被“烤”者的反应。考察必先确定圈子,上了层次的人唤作路线方针政策,如考察时考察范围,考察形式,考察人员,考察结论。

   围绕这些贪腐的“当权派”,他们往往会划分出三个圈子,最近的叫“亲圈”,再者叫“朋圈”,后者叫“利圈”,之外的或称作“外人”。“亲圈”即亲人圈子,这些人生亲了,肉还连着肉,隔着肚皮还能够,对这些人可以帮大忙但不会说大话。往外延伸就是“朋圈”,即朋友圈,可以帮忙也可以说话。再延伸就是“利圈”,即利益圈,因利帮忙、因事说话。

   坊间流传一句话,进入班子没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没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圈子内的人彼此心知肚明,一声咳嗽一个眼神可以出台一个决定,把大事拿到台面上讨论反而会坏了彼此的心情,制造相互间的隔阂。铁道部部长刘志军因涉嫌违法违纪落马以来,原铁道部运输局局长张曙光、原铁道部运输局副局长苏顺虎、原南昌铁路局局长邵力平、原昆明铁路局局长闻清良等人先后落马,纪检部门从刘志军的“圈子”挖出的副局级以上官员已达15人之多。在刘志军这个圈子里,他需要做什么“大事”,只需一个哈哈或一个笑容可掬的暗示就解决问题了。

   朋友圈不是洪水猛兽,如果将朋友圈作为阻隔程序和制度的藩篱,为个人或圈中利益攸关人谋取利益就很危险,一旦形成“文化”就更加贻害不浅。圈子文化实质上改变了官场的“游戏规则”,它迫使官员们主动向某些势力集团靠拢,以免在圈子林立的官场被边缘化。在官场“圈子化”的过程中,腐败几乎无可避免:一方面,后来者进入某个“圈子”难免涉及利益交换,否则很难得到接近权力核心的机会;另一方面,以利益为润滑剂的“圈子”,最主要的一项功能就是实现“圈中人”的利益最大化,而腐败是官场谋利的最便捷途径。(此处引用深圳《晶报》记者汤嘉琛的观点

   官场不应该成为市侩的代名词,圈子要转换成平台,作为被监督晾晒的平台搬到阳光下。这样,“类聚”和“群分”不见得就一定要远离官场,关键是要“近朱者赤”!

   圈子不可怕,文化不可怕,就怕圈子里面有糟粕文化。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