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罗湖产妇“肛门被缝”尘埃落定,今天深圳警方通报了事件的最新进展:经法医鉴定,产妇林某萍肛门周围皮肤未检见损伤痕。一度被传得沸沸扬扬的“肛门被缝”事件终于有了交代,警方认为无任何证据证明助产士张某涉嫌故意伤害罪。
回放整个肛门事件不难发现,一个案情简单得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作案”却让各大媒体煞费了苦心,各种推理猜测性报道早已为案件定了调、定了性,层出不穷的线索几乎乱了警方的视线,我们的视线从报章网站转回凡间世道,千夫所指的助产士就真成了个人间魔王。我在事件之初曾经说过的话,现在终于可以作为马后炮公之于众。我们可以没有医学常识,我们可以没有住院经历,我们可以没有现场见证,但我们不能没有一般的常识判断,我们更不能逊色于一个三岁儿童的逻辑思维。一个有家有室,有固定工作场所且头脑清醒的助产士,如果对一个仅仅是没有送红包的病人,以缝合肛门对其进行惩罚性报复还妄想逃避法律制裁,简单的道理是---事后产妇天天要用的肛门能不知情吗?
还是没有想到,一个已经经过了鉴定的事件,却被媒体子虚乌有的“肛门被缝”乌龙得风生水起,竟也“唤醒”了无数国人正义良知,声讨起万恶不赦的“白衣母狼”。其实,在事件发生后,有院士提出了这样的个人观点:助产士作为医护人员,在助产处理过程中发现患者病患顺便实施了手术,是医护人员救死护伤的职责所在,不存在什么违规不违规,看到了不处理反而是一种失职。昨天的《人民日报》也就这一纷争发表个人评论文章认为:隔行如隔山。医学是一门复杂的学科,如果不具备相当的专业知识,很可能会带来误读误解。今天和今后,这一误读误解究竟会给摇摆在钢丝绳上的医患关系带来何种影响,医务人员今后究竟会以怎样的心态去面对疑难危重症的救治,患者主张权利的途径究竟是选择媒体还是选择法律,局面会变得越来越复杂。
我们必须承认,医学是一门复杂得“要命”的学科,远比机械电子更加复杂的科学。尽管人体也像机器一样,是由若干个组织和器官“零件”构成,但绝对不可以拿机械的手段或参数来判定人的生命“运转”情况。医学的未知领域比其他学科多,涉及到心理、生理和社会等多学科领域,且个体差异很大,介入或评价医疗活动需要有理性的科学态度。需要提醒的是,作为医院的医务工作者要换位思考,既要遵循医学科学的客观规律,又要关注社会人文环境,应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取得患者支持理解,赢得患者尊重。患者的心气也要作调整,这些年不知何故,患者的情绪被调动得特别激越,钱成了医患交锋的唯一焦点,结果呢,结果是信任没有了,关系越来越紧张了,结果只会导致医患双方的利益互损。而媒体呢,媒体从业人员不能被任何一方当枪使,做有责任感的记者要有客观公正的心态,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东西或没有确定的结果,不要作引导性或结论性定调定性。干好自己的媒体工作,千万不要抢了医疗事故鉴定机构和警察的饭碗。
和谐的医患关系就像我们现在的民主进程一样,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构建,在这个时间段里理解要承载至关重要的作用。医疗和现在经济社会的其他领域一样肯定存在各种问题,而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是挑起矛盾来解决矛盾。医院的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权利和责任上都属于平等或对等的主体,任何一方权利的侵害都应该是社会的不幸,作为影响力越来越大的媒体要成为法制的倡导者和推动者,一味盲目的愤青于和谐无补。我们的媒体在面对医患纠纷时,为什么要相信单方面煽情的叙述而不去追问事实呢,被渲染了的情绪一旦变成文字,其杀伤力不可估量。我想起有一个老者曾经说过,遇火要静心,晚30妙动怒,干戈化玉帛。中国人民大学马少华教授说过,无论医疗界有多少问题,新闻界应该站稳自己的脚跟,无论其他行业有多少不道德,新闻界应该力争更道德。
“肛门被缝”事件希望就此打结,纠缠对与错也一时和谐不了眼下的局面,不如静下来扪心自问:没缝肛门,何来屁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