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是圣人,读过《礼记》以后没有人不敢不认同。
为什么,这篇包罗万象的著作涵盖了哲学、政治、军事、社会、科学、教育、经济、医药、卫生等等,无所不有,几尽万能。仔细一看,《礼记》的每一句话还都是原则哲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到了操作层面,圣人的话往往闪烁其辞,我们只能领会原则自选操作,成功了是你悟性高,失败了在修炼上找原因。
比如,圣人在《礼记》中谈到对人生的看法:“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孔子应该知道人生的原始欲望和最高境界,就是避而不谈最起码最平实的东西。后来孟子时代的告子说“食色性也”,影响了中国几千年。虽说两人说话字相近,意却不全在一边。相比孔子,告子也算是个高人,之所以不能成为圣人,是因为他的话回旋的余地太小。
圣人不会天生,有也是后人杜撰的。我不认同圣人们的进步可以跳跃式发展,他们也必须从一个普通人起步。但是,比起普通人来,他们的眼光看得远一些,心地慈悲善良一些,迈步知道选择一些,往往看似容易的三点就有很多人做不到。这就是没有几个人能成为圣人的道理,就算是勉强成为高人都难。自诩为高人的很多,比如瞎子算命,可以给人家指点出路规避灾祸,就是常常不知道自己在哪里。高人离圣人有无法攀越的时空,高人可以自封,圣人则需要神化,靠个人无法完成。圣人、高人和英雄又有区别,圣人不同于英雄,有胆即可成英雄。英雄能够征服天下而很难征服自己,圣人是征服自己以后去影响天下,高人则是介入二者之间看热闹的人。
高人不宜太多,否则都精于指点而忘了做事,高人多了我们也不知道该听谁的了。其实,阳世上真正缺的是能够领会高人指点的普通人和虔诚于事业的一般人。
普通人和一般人成为高人的可能性不大,但每个人都可以划定自己的道德底线,做个有德性干实事的人,至少做个不讲假话的人,千万别做坏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