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高校聘名人,该谁说了算?

(2015-12-08 01:25:41)

邓海建

 

    中国政法大学聘请邓亚萍为兼职教授一事持续发酵,引发网友质疑。校方6日回应称,聘请邓亚萍为体育教学部兼职教授,其主要工作是支持学校高水平乒乓球运动队的建设发展。该校一教授自称“因学校当局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为兼职教授”而决定逃离法大。但也有法大教授和学生力挺学校聘任邓亚萍,认为网上的质疑过于激烈。(中国新闻网12月7日)
    平心而论,以邓亚萍女士的人生资历或学术资质,去高校当个兼职教授,也未必是多么不靠谱的事情。不过,舆论“风乍起”,确实代表了几种声音:重实惠的,觉得身靠名人好办事;重名节的,愤然于学校“傍名人”;讲多元的,认为这是愿打愿挨的事情……既然舆情喧嚣,总要有个是非论道。不然,校方公信被消解不说,被聘的名人也会跟着无故“惹得一身骚”,皆不欢喜。
    中国政法大学在此事上显得较为被动,无非是两个问题没有回答清爽:一是为何要聘请邓亚萍为兼职教授?二是通过什么程序聘任兼职教授?前者看似很好回答,比如聘请邓亚萍女士是为了支持校园乒乓球发展。但这个回答其实也很危险,因为校方还要附带着解释下面这个问题:为什么是乒乓球,而不是篮足排抑或羽毛球?
    当然,舆情反弹的意思,主要在于第二个问题。换个问法,就是高校聘名人,该谁说了算?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6日发布微博称“不与邓亚萍教授共处中国政法大学”。他表示,“因学校当局未经正常程序而聘任邓女士为兼职教授,为洁身自好、拒绝污染计,本人决定逃离”。且不管这样的声音是不是主流,起码有一点值得追问:学校在聘请名人之前,征询过师生的意见了吗?
    眼下的中国高校,当然还未曾实现“教授治校”,但尊重全校师生的意见及权益,应该是无可置喙的大势所趋。今年6月份,六小龄童被聘任为浙江大学兼职教授;2013年,央视节目主持人李修平受聘为西北师大兼职教授;在更早前的2004年,周星驰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兼职教授……似乎每次高校聘名人,都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不过,除了吃空饷事件令北外与何炅不胜尴尬,民意反弹之声,似乎并未能阻挡高校聘任名人的步伐。
    有数据表明,十八大以来,仅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公布的高校腐败案件,就有50多起。高校非“净土”,仍指向失控的权力。在最近的高校反腐大戏中,有个细节挺耐人寻味:对于被免职的北邮副校长杨放春,多数学生表示不了解,“只听说过名字”。有人说,校领导与学生隔膜如此,不出事才怪。更重要的是,它从细节处折射出现代大学制度及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症结——民主精神及原则,今何在?
    高校当然可以聘名人,但聘谁、怎么聘、聘了干嘛,不能沦为“一言堂”的游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