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秘密项目”传销的保护伞有多大?
(2015-11-28 00:38:53)马涤明
记者暗访发现,广西南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里聚集着大量的传销人员,一种打着“国家秘密项目”的旗号搞“纯资本运作”的传销模式,在这里潜滋暗长已经多年。全国各地的人来到南宁,聚在不同的小区和民宅,甚至有成片的“潍坊村”、“陕西村”之类。这些传销组织公开活动,几乎每天都在举办盛大的千人宴会。记者向工商部门举报、向警方报案,均无人管。(《第一财经日报》11月27日)
这种以子虚乌有的“国家秘密项目”为噱头的所谓“资本运作”,本该是早已过时的把戏。早在2009年,南方某省就有传销组织用这种伎俩骗钱,后来经媒体曝光后,当地进行了打击和清理。不曾想换了个地方,“国家秘密项目”又红红火火起来,甚至比当年更火爆,参与人数更多,甚至完全公开化。
如此大规模的传销活动,背后肯定存在硕大而又过硬的保护伞,否则一天都搞不下去。连传销组织的成员都说,几百万外地人(可能有夸张成分,但绝对不是胡吹)在城市里高价租房、吃吃喝喝又不工作,政府怎么可能不知道?并且,这给新加入传销组织的人某种错觉:既然政府不管,说明组织的活动是合法的,所谓“国家秘密项目”是真实存在的。
市场经济是有道德的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应该是道德经济。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的一个重要角色,就是依法维护市场公平有序——所谓“守夜人”,就是要防止市场出现不道德问题。如果政府面对公开的不道德经济问题无动于衷,就等于自己给自己挖坑,这样的教训已经不少,比如某些地方对黄赌毒场所睁一眼闭一眼,而当这种“经济增长点”轰然垮塌,地方经济也跟着塌了半壁江山。
纵容违法经济活动支撑地方“经济增长点”,是最没有出息的治理手笔。这或许与一些地方官员的短期政绩思维方式存在很大关系,在任时能增长一点是一点,至于可持续性问题,则不归自己考虑。而传销活动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恐怕不亚于毒品,很多人会因此而倾家荡产,甚至走上绝路,受害者回过头来肯定要抱怨政府。对传销组织的打击,政府绝不能手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