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广江
陕西省安监局原局长杨达才落马后,手表在某种程度上成了官员穿戴方面的忌讳。不过,又一名陕西官员陷入了手表风波,这人就是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委书记马治东。近日有网帖称,马治东在多个场合佩戴不同的手表,疑似是一名类似杨达才的“表哥”。之后又有网帖指责当地不回应此事而一味删帖。目前,榆林和府谷方面均未做出正面回应。(央广网11月10日)
早在今年8月,有关“府谷县大表哥”的网帖已满天飞了。在传言散播过程中,鉴于官员戴名表众所周知的敏感性,自然少不了网友的质疑、调侃以及期待相关部门回应的呼声。令人遗憾的是,传言四起时,相关部门依旧采取“鸵鸟”姿态,这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火上浇油的反作用。
且看媒体记者采访时各方的表现。县委书记马治东:电话一直处于拒接状态;县委宣传部:看到过相关消息,具体情况不清楚;县纪委书记:知道此事,但没法管,要由市纪委管;榆林市纪委:或电话无人接听,或回答“打错了”;榆林宣传部:短信回复仅“抱歉”二字。
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今天,还以这种“无可奉告”的态度应结舆论质疑,只能说相关部门的危机公关能力实在令人“捉急”。纸包不住火,一味的堵、捂、拖,很可能会引发“次生灾害”,势必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在传言面前,最明智的做法,是第一时间直接面对、及时发声,澄清传言是否属实、有多少属实,给“府谷县大表哥”事件一个负责任的说法。若传言不实,自可还当事官员一个清白;若传言属实或部分属实,按照党纪国法,该怎么处理就怎么处理好了。
事实反复证明,信息传播和大众心理规律不以任何人、任何机构的意志为转移,在真相不明的情况下,一味放任传言不管,只能刺激公众“以最坏的恶意”揣测官员的所作所为,各种谣言就会以病毒的方式四散传播。某种意义上,“无可奉告”比“府谷县大表哥”的传言更可怕,“名表书记”本人以及当地有关部门何去何从,不言不明。且看此事如何收场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