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飞
在河北省著名的国家5A级景区野三坡内,一处风光秀丽的河岸边,大片别墅林立,装修奢华。国家三令五申严格禁止在风景名胜区内建设别墅,这里的别墅群是怎么建起来的?对此,涞水县一位负责人表示,过去相关部门在别墅违规建造过程中,确实存在执法软弱的情况,没能有效制止项目违规施工。(《京华时报》10月15日)
国家明令禁止在5A级景区修建别墅,然而在河北野三坡,不仅大片别墅堂而皇之地建起来了,更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地政府还为这一明显违法违规的项目补办了相关手续。换言之,景区违规建别墅,开发商固然难逃其责,但地方政府相关部门的纵容和姑息,恐怕才是更重要的原因。
“执法软弱”的说法看起来倒也没错。从该项目一开始在没有取得规划、建筑施工许可证等“三无”状态下立项开建,到后来景区管委会发现后下达停工通知书,项目方仍然我行我素、继续施工,再到两年后由于“制止未果、工程完工、查处难度大”,以及“景区接待能力、接待档次需要提高”等因素,当地政府为项目补办手续,可以说,这个违规项目每推进一步,地方执法部门就后退一步,直至退无可退,终于完成了“先上车后补票”的华丽转身。
但景区内违规建别墅,又显然不止“执法软弱”这么简单。显而易见的是,面对违规项目,执法部门责令停工有理有据,凭哪样执法软弱?与其说是执法太软弱,不如说是利益冲动太强劲。景区内建别墅,虽然会对景区造成难以修复的破坏和污染,但在短期内不会对当地旅游收入造成太大的影响,相反,地方政府可借此获得一笔不菲的卖地收入以及各种税费。某种意义上说,当地政府是借开发商之手,以透支环境和公共资源为代价,对景区进行了一次恶意开发,双方各获其利。
进一步而言,我们也很难排除这样一种猜测:“执法软弱”的背后,有没有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5A级景区内建成的豪华别墅,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够消费得起的,其潜在的客户当然非富即贵,“来头”往往不一般。此前,江西庐山、江苏连云港等地,相继曝出景区内建成官员别墅的丑闻。在野三坡景区的别墅群中,有没有哪一个“大人物”的私宅?“执法软弱”中,有没吃人嘴短的隐情?这些显然值得追问。
景区是公共资源,而不是某些富贵者的后花园,更不是谁的牟利工具。任何对自然景观的破坏和贱踏,都是无法宽恕的罪过。如果景区内建别墅,而执法太软弱,那么对执法者的执法就必须强硬起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