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话题)炒股从娃娃抓起?

(2015-08-30 01:10:25)
标签:

股票

    广州市36所中小学1万多名学生今秋将试点金融理财课。记者获悉,目前广州已制定《广州市中小学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的课程方案》。方案明确了中小学金融理财课以金融证券基础知识的学习为核心,以培养学生金融理财意识和基本能力、经济素养为基本目标,以塑造学生的正确财富观、理财观为教学理念,力争通过基础教育普及金融证券知识,培育合格金融消费者和投资者,从青少年阶段开始加强投资者教育。在高中生的课程内容方面,涵盖了很多投资知识,包括如何在证券公司开户、如何进行股票期货交易等。广州市这一举措被舆论解读为“炒股从娃娃抓起”。

    《南方都市报》8月27日

 

平常心看待“娃娃学理财”
斯涵涵

 

    早在2013年年末,国务院办公厅就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资本市场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保护工作的意见》,其中提出“将投资者教育逐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先行试点”等有关要求。经过一年多的酝酿,广东省政府开始协调教育部门试点开展这项工作,广州为此制定了《广州市中小学金融理财知识教育的课程方案》,并且该课程试点教材四易其稿,说明此课程的设置并非头脑发热,而是经过科学论证之后顺势而为。
    自古以来,“为富不仁”、“无奸不商”等与金钱、投资、经商有关的负面评价占据很多中国人的脑海,孩子的纯洁与金钱的“铜臭”更是绝然割裂或对立。事实上,在经济高速发展的现代化国家,“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早已为人们所认同,大至宏观层面的各项财政投入,小至家庭的买房炒股,无不与投资紧密相连,投资者教育不可或缺,普及金融证券知识确有必要。而现在的孩子们早已与金钱打交道,比如压岁钱就是一笔不小的财富,怎么处置这笔财富大有门道。况且,学炒股不过是金融理财课的一部分,青少年通过课堂及时获得相关理财知识,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还有助于培养正确的金钱观念,形成良好的理财习惯。
    财商和智商、情商一起被教育学家列入了青少年的“三商”教育,只是我们以往过于重视智商,轻视情商,漠视财商,故而对金融理财的理解比较偏狭。从青少年阶段普及投资者教育,让他们形成初步的金融理财观念,教会他们去做财富的创造者和驾驭者,这在一些发达国家的基础教育中已有成功经验。据悉,全世界已有近60个国家在中小学开设了金融理财课,而英美国家的小学阶段,就根据年龄开设了不同的理财教育课,相比之下,我们起步已然晚了。
    穿过“娃娃炒股”的噱头,金融理财课真的不过是一门课程而已。而投资者教育,实在应该是很多中国人的一门“必修课”。公众大可以平常心看待所谓“娃娃学炒股”,家长也完全可以陪着孩子们与这门课程一起不断“成长”。

 

从小抓炒股,娃娃受得了吗
普嘉


    广州市36所中小学将试点金融理财课,媒体取了个形象标题:炒股从娃娃抓起。其实这个标题并不准确,无论是投资者教育还是金融理财课,所涵盖的范围并非只有“炒股”。如果说“娃娃学炒股”,相信很多人会持一个商榷的态度,而如果说“娃娃学理财”,想必大多数人会赞成。然而,国学要从娃娃抓起、廉政要从娃娃抓起,足球要从娃娃抓起……那么多事情都从娃娃抓起,娃娃受得了吗?
    投资者教育本身是值得提倡的,可以让投资者更为成熟和理性,但对象不能搞错。少年儿童并不是投资者,开展这项教育有些为时过早,只会加重孩子的学业负担。并且,未成年人是不可以股票开户的,年满18周岁是条硬杠杠,等到孩子已经成年,到大学里再学习当一个好的投资者,为时不晚。
    此外,股市研究分析非常复杂,并不是娃娃从小就能掌握的,恐怕连教他们的中学老师都未必有那个本事。如果让“体育老师”来教娃娃炒股,是不是误人子弟呢?启蒙得不好,会让孩子沉迷于其中,甚至走火入魔。炒股对有的人来说,是一种投机,而不是投资,想通过股市一夜暴富的股民不在少数。凭借侥幸心理的投机行为,未成年人抵御诱惑的能力不强,更没有投资的经济实力,还是少沾染为好。
    真想培养中小学生的理财兴趣,完全可以像学生喜爱足球的踢足球、喜欢唱歌的学音乐一样,通过课外兴趣班向学生们推荐理财知识,由他们自己选择学还是不学。提供选项而非强推,作为兴趣课而非必修课,这才是尊重每个孩子兴趣爱好的理性考量。

 

金融理财教育不能跑偏方向
李世荣

 

    应该说,在中小学开设金融理财课并无不妥。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只注重应试,而金融理财课注重的则是金融理财能力的培养,这无疑是对应试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更是一种大胆的教育改革。
    不过,必须注意的是,千万别把金融理财课单纯地理解为炒股课,以为金融理财课就是教娃娃如何学习炒股。实际上,国外中小学的金融理财教育很少传授炒股这么“高深”的内容,其所涉及的内容更多的是体现在钱是什么、钱在生活中的作用、如何管理好自己的零花钱、如何理性消费、节约开支等,至于投资期货股市,顶多是作为鼓励学生“研究”的内容,并不强求一律。
    换言之,开设金融理财课的目的并不是简单地要让学生学会炒股,学会赚钱,而是要告诉孩子金钱的价值、作用,学会如何精打细算、勤俭节约,以及如何让钱花得更有意义,其目的是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培养孩子对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而从新闻中看,广州市的金融理财教育试点似乎很少涉及这方面的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投资”上,这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
    更重要的是,如果学生真的要进行炒股的实战训练,就得把相当一部分时间和精力放在炒股上,这在千军万马挤高考独木桥的现实语境下显然不现实。学生课业非常繁重,很难在炒股和学习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退一步说,即便部分学生有资金、有时间到股市进行实战训练,未成年人的心理承受能力有限,很可能经不起股市投资失败的打击。或是如果有的孩子迷上了炒股,无心学习,这也会给学校和家长带来新的烦恼。如果这些问题没有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实战训练”就不宜展开,那么学习炒股的意义、作用显然要大打折扣。
    因此,窃以为,在中小学阶段,学生学习投资理财不能以学炒股为主,而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少年儿童的成长规律,把重点放在培养孩子管理自己零花钱上面,放在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金钱观、价值观上,放在增强他们的公益意识和对家庭、社会的责任感上,这样做更切合中小学教育的宗旨和我国教育的现状,也更容易为家长们所接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