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昆明大街小巷上的国资停车位再度引发了网友们的集体吐槽。起因是7月21日,西山区佳湖新城小区被划的国资停车车位开始收费,一位网友爆料称,自己“出差三天回家,发现平时停车的地方多了一个‘国资停车’,收费200多块。平时10元一天,现在5元一小时,上不封顶。收费的还是那些人,服务和基础设施一样没有增加,就画了条线……”网友们纷纷表示这样的做法不厚道,政府手握权力,对道路想画线收费就收费,如何体现公共利益?收费资金长期不公布,谁能说清楚钱用哪了?
云南网8月6日
画条线就收费,该给一个明确说法
浦江潮
在不允许停车的路边停车要罚款,在允许停车的路边停车要收费,非独昆明,大多数城市亦是如此。很多人计较收费标准的高低,但这项收费本身是否合理合法更值得探究。
有市民质疑,城市道路是用大家交的税修建的,车主也交了燃油税,为什么在城市公共停车位停车还要交费?换言之,车主平时交纳这税那费,相当于已经为路边停车预先埋了单,当他们临时占用道路资源时,便不应该重复交费,这是路边停车收费与停车场收费的本质区别。很多国家的公共停车位都是免费的,比如日本,政府给司机划定路边停车位,司机可以在免费停车。
其次是路边停车收费的合法性问题。我国《立法法》规定,财政基本制度只能由国家立法机关制定法律予以规定,行政机关不能自我授权设定财政收入项目。目前而言,包括《道路交通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在内,没有任何法律规定路边停车需要被收费。根据“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无论是政府部门收取这项费用,还是委托企业代收,都存在法律依据不明确问题,难免让人对其合法性产生怀疑。
再次是路边停车收费的透明性问题。车主在路边停车交费,往往并不是直接交给交警或城管,而是交到了“红袖标”的手上,至于“红袖标”的身份则很复杂,有的甚至就是路边某单位的员工,有点“我的地盘我做主”的意思。这就不免让人担心:路边停车费到底交到了哪里,最后用在了哪里?有没有用在城市道路建设上?有没有被挪用甚至被贪污,或者进入一些部门的“小金库”?
客观而言,随着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大幅度增加,交通拥堵现象日益严重,从城市管理的角度看,市民对路边停车收费并非完全不可以理解。人们所希望看到的,也不是一概取消路边停车收费,而是希望有关方面就收费的合理性、合法性、透明性等问题,给公众一个明确的说法。
城市道路停车收费要有程序正义
此飞
很多人认为城市道路停车费不该收,我觉得这个问题要全面地看。对于停靠在城市道路特定区域的车辆收取停车费,至少有两重意义:一是基于社会公平。城市道路作为一种公共资源,人人都享有使用权,有车一族停车时占用道路,多多少少会影响到其他人的权利,收取停车费,就是一种利益补偿和平衡机制;二是提升公共资源的利用率和供给量。收费是一种经济杠杆,促使车主为了降低用车成本,主动地提高车辆的流动率,从而提升道路的使用率。
但可以收取城市道路停车费,并不意味着这笔费用就可以随便收,必须遵循基本的程序正义。收取道路停车费,事关公民私有财产的转移,理论上说,只有法律授权方可进行,政府部门不能想收就收,想收多少收多少。而现在的情形是,很多城市收取道路停车费只是政府一声令下,发个红头文件、贴张告示就实施。我认为最起码要有一个地方立法的过程,必须有一个地方人大通过的法规,道路停车收费才有法律依据。
再则,停车收费关系到每一位车主的利益,这类关系民生的重大事项,城市管理者在定价以及价格调整之前应该遵循严格的听证程序。特别是像昆明市这种情况,城市道路停车收费由国资公司独家经营,排除了市场竞争,如果没有公众的参与,停车费价格就变成了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说一不二。从目前看,市民对城市道路停车位收费标准怨言颇多。
市民质疑收费资金的去向,这是基于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城市道路停车费具有完全的公益属性,理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去年新华社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北京和上海至少有一半城市道路停车费没有进入政府口袋,广州也很少,而天津地方财政的相关收入甚至是零。由此表明,以“为公”名义收取的停车费,事实上相当一部分流入了“私人”的口袋。昆明市国资公司称,每年有专业的审计部门定期或不定期对相关账目进行审计,但停车费收支的详细账目及审计结果应向市民公开,不能是一笔糊涂账。
昆明容不下这么多的国资停车位
傩送
昆明国资停车位再度引发市民吐槽,认为收费太高,巨额停车费去向不明。若放眼全国,这也算得上一个普遍性现象。去年11月,北京、上海、天津、四川、广东等14个省市的31名车主,分别向31个省会城市(含直辖市)寄出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询问这些城市的公共停车位的收费依据、收费标准、钱款去向等8个问题,引起了全国车主的共鸣以及舆论一致声讨。
我认为昆明的城市道路停车收费问题尤其严重,除收费高、收支不透明等共性问题之外,国资停车位的规划也是乱麻麻。昆明老城区的部分路段,连双向两车道都被画上了停车黄线,而昆明很多道路并未设置单独的非机动车道,两车道多半也是自行车、电动车、汽车挤着走,现在还要划出部分路面供停车收费,这究竟是为了交通顺畅,还是给市民出行添堵?
停车位收费标准要听证,我觉得停车位规划更要听证,不能想怎么画线就怎么画线。昨天晚上小区门口还是两车道,今天一睁眼就变成了单车道,这叫什么事儿嘛。停车位是多了几个,那也只是方便了停车的人,肥了收钱的部门,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立马下降了。
而且我很怀疑,昆明市究竟容不容得下这么多的国资停车位。昆明不同于一些北方城市,道路宽敞、一马平川,老城区本来就车多路窄,现在还画了那么多停车位,是堵上加堵。相关新闻说,截止去年3月,昆明市的国资停车位为6136个,而到了今年6月,泊位数已达9874个。也就是说,仅仅15个月的时间,昆明新增了3738个国资停车位。照这个速度发展下去,昆明城区道路也就和停车场没什么区别了。
抛开收费依据、收费标准、停车费去向等问题不谈,仅从数量而言,昆明的国资停车位不是太少了,而是太多了。立足于昆明市情,解决停车难问题应该是多建路外停车场,尤其是利用效率高的停车楼、立体车库等,将更多路面还道于车。昆明市国资公司在回应收费资金去向问题时也表示,收取的费用除支付人工成本、管理成本,其余费用在缴纳必要的税金后用于建设昆明市智能化停车收费系统及停车诱导系统、立体停车场的投资建设。可收了这么多年的停车费,立体停车场又有几个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