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人社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6月末,我国农村在外务工人数仅同比增长1%,农民工不再是取之不尽的劳动力“蓄水池”,人力成本上升趋势不可逆转。(《京华时报》8月3日)
我国农民工不再“取之不尽”,这并不仅仅是数字的变化,更可能对整个农民工群体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难以估量的影响。
与此相对应,各省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用工荒”,有些地区甚至禁止本地农民工外出,对农民工来说,他们已经不再是“招之即来,挥之即去”的廉价劳动力了。
有关统计显示,虽然美国、日本、韩国、墨西哥的制造业人均工资水平分别是我国的47.8倍、29.9倍、12.9倍和7.8倍,但这些国家单位产品的工资成本只是我国的1.3倍、1.2倍、0.8倍和0.7倍,来自劳动力充裕的国际竞争力正在逐渐消退。
由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庞大,曾经的农民工潮被企业家们错误地认为,农民工是无限供给的廉价劳动力。因此,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中,农民工被密集且廉价地使用,生存环境恶劣,劳动力价格长期被严重扭曲。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的价格不可能长期背离其价值,农民工不再“取之不尽”,正是国内劳动力价格上升这一必然趋势的前奏,是市场供求规律作用的必然结果。
应当承认,短工时代与农民工工资福利待遇低和农村政策有较大改善有关。还应看到,农村劳动力资源经过多年的持续输出,供给能力已经发生变化,正从过剩转向紧缺。
此外,还应从农民工权利尤其是发展权的角度来审视农民工不再“取之不尽”。发展权一般是指一个人接受了必要的教育后,可以自由迁居、劳动、就业、创造和发挥自己的潜能。对农民工来说,必然要求增强发言权、就业平等权、择业自主权等权益,而这或许是一个保护农民工权利的契机,倒逼社会向农民工提供国民待遇。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