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木兰当户织”到“木兰啃烧鸡”

(2015-07-13 01:17:40)
标签:

娱乐

辛木

    “唧唧复唧唧,木兰啃烧鸡”。近期,喜剧演员贾玲在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节目《木兰从军》小品中,身穿古装,嘴啃烧鸡走上舞台,将中国古代巾帼英雄花木兰,恶搞成贪吃、不孝、胸无大志、贪生怕死的傻大妞形象。中国木兰文化研究中心刊发公开信,要求贾玲及剧组公开道歉。(新华网7月11日)
    客观而言,《欢乐喜剧人》剧组重新解构花木兰,绝对没有故意歪曲花木兰形象的主观意图,更不可能是想借此玷污民族文化。该剧组的目的很简单:借助于花木兰从军这一家喻户晓的故事,赋予其全新的现代喜剧因素,再加上演员的个性化和喜剧化表演,创造出令人捧腹的“笑果”,以博观众一笑,如此而已。
    对于该事件,值得反思的是: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中应该怎样创造笑点?重构历史人物应该遵循怎样的艺术创作规律?由此,我们不妨再来重新审视一下美国动画片《花木兰》。当年,迪斯尼把中国家喻户晓的巾帼形象花木兰搬上了动画片屏幕,获得了巨大成功。动画片《花木兰》也采取了搞笑情节,但这种搞笑是典型的美国式幽默,在令人捧腹的同时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完善了而不是扭曲了花木兰的形象。美国式幽默是一种内在的、优雅的幽默,绝不以扭曲个体形象为代价来当做笑点,而《欢乐喜剧人》的中国式幽默则是迫不及待地自我矮化,以卖弄丑陋和缺陷来引起人们的笑声。
    中国的喜剧创作和表演究竟路在何方?这需要广大艺术工作者认真探索。也许美国式幽默在中国“不服水土”,但把恶搞、戏谑和嘲弄人当作搞笑的手段和方式,也显然越来越与观众的欣赏需求背道而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