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风雨童年路 谁为他撑伞

(2015-07-07 00:31:07)
标签:

育儿

白翎  
    河南濮阳清丰县一7岁男童洪波一直遭受母亲,平时和猪一起待在泔水车里。男孩家境贫寒,父亲靠养猪、蹬三轮养家;母亲精神障碍,非打即骂致孩子头上身上满是伤疤,冬天也不让孩子进屋里睡觉,孩子一年四季蜷睡在院子角落里,至今不会说话。(《濮阳早报》7月6日)
    一年四季睡院子角落,食物是父亲从县城饭店拉回来的泔水,被母亲非打即骂,冬天生冻疮化脓后棉裤要剪烂才能脱下,7岁不会说话……一个孩子的如此境遇,睹之令人动容,邻居说起来眼泪在眼眶中打转,爱心志愿者泪流满面,然而,众人的同情和眼泪,或许也难以改变一个孩子的命运。他似乎生来便是悲剧,贫穷的家境,加上可能有精神病、能生不会养的母亲,生存状况似乎和陪伴他的猪一样,并无太大差别。真人秀节目《爸爸回来了》中,与爸爸相处的孩子得万千宠爱,而于他,爸爸回来了,也不过是带给他和家人一桶可以捞食物的泔水而已。
    这并不是简单的儿童被虐待事件,尽管男孩头上的伤疤和邻居的指证,都表明孩子母亲对他存在虐待行为,然而,这个母亲又可能存在精神障碍,根据邻居的说法,其未成活的其他3个孩子很可能都是被她咬死的。也就是说,从法律意义上讲,这个理应被谴责的母亲也很可能无民事行为能力,并不具备监护人资格。
    况且,依据《刑法》二百六十条规定,虐待罪在未造成重伤或死亡的情况下,属于告诉才处理的案件,被害人自愿不告诉的,一般不予处理。然而一个残破家庭里不会说话的被虐男孩,该让其如何主动言说维权?    
    贫穷和疾病或许无可避免地孕育出苦难,这个时候我们希望社会能够主动扶上一把,然而,在这个7岁男孩的身上,我们没有看到村委会、政府民政部门、福利机构的影子。在志愿者和媒体发现之前,发生在这个孩子乃至这个家庭的悲剧并未被阻止。
    这让我联想到了一部经典的励志电影《风雨哈佛路》,影片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女主人公的生长环境同样千疮百孔,母亲酗酒吸毒,并且患有了精神分裂症,在她15岁时死于艾滋病,父亲也因吸毒被送入收容所。但不同的是,在她身上能多少看到一些政府干预的细节,尽管主人公可能对于某些干预行为并不欢迎,比如有政府救济金,在其父母无法承担监护责任,甚至无家可归、逃学时,她至少会被送去收容所。
    而在与猪共处的男孩身上,救助体系似乎盲目且失聪了。同样是在河南,“干尸男童”死于救助站事件让所谓的社会救助体系之脆弱赤裸裸地暴露。福利救助体系,是最后的兜底环节,倘这一环节都不作为、不可靠,那么,社会的疮疤便只能发脓发臭,整个社会肌体也难言健康。
    更可怕的是,我们不知道还有多少类似的孩子经历着类似的苦难童年。相关法律赋予了未成年人基本的权益,那么,哪怕风雨中成长的孩子不能都看到彩虹,能否至少有一把遮风避雨的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