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城市管理不能“划江而治”

(2015-04-22 01:25:06)

本报评论员 吴龙贵

 

    2013年6月,随着15座跨江桥相继建设完工,盘龙次17号路跨江桥、盘龙支102号路跨江桥、盘龙支123号路跨江桥相继开始施工。时至今日,3座桥梁早已建设完毕,并被分别命名为跃龙桥、昇龙桥和鱼龙桥。但是市民来到跃龙桥,却被厚实的砖墙相隔,砖墙上还写着禁止翻越的标语。附近居民感慨:“修好一年多也用不了。跃龙桥,这条龙没跃过去,龙头断了。”(昨日《春城晚报》)
    跃龙桥是连接盘龙江两岸的人车混行大桥,是缩短两岸市民通行距离的捷径。毫无疑问,当初包括跃龙桥在内的一批跨江桥,都是被当做民生工程来建设的。而按照建设要求,每一座桥梁都有独特的风格和造型,从而让盘龙江跨江桥形成独具意义的“桥梁历史博物馆”。让人徒唤奈何的是,切合民众需求的“民心工程”成了“伤心工程”,原来有望成为昆明的文化地标建筑,现在成了碍眼的“伤疤”。
    从市民的角度看,一座跨江桥建成了却无法通行,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而站在相关部门的角度,却是各有各的道理。按照当年的规划,桥体由五华区建设,而桥头东侧的引道则由盘龙区完成。于是,五华区只负责把桥建好,而盘龙区负责的桥头引道工程却因为征地拆迁、道路改造等原因而滞后。换言之,两区政府工作之间的无法协调和匹配,才是造成跃龙桥无法使用的根本原因。
    两区政府虽然在主观上都无意给市民添堵,但客观上却给市民带来了诸多不便。表面看,双方似乎都没什么过错,五华区完成了分内的职责,而盘龙区因征地拆迁等原因而无法开展工作,也是事出有因。但实际上,双方又都各有问题。五华区建桥,有没有考虑到盘龙区可能面临的问题?而盘龙区又有没有就相关情况与五华区沟通?双方又是否只顾埋头忙着自己的事情,而忘了建桥的目的是什么?建一座桥,毕竟是一项整体工程,有分工更要有合作,必须要有统一协作才能完成,如果各自为政,最终只能是一事无成。好比一场足球赛,同一支球队有人想攻有人想守,还怎么踢得成?
    城市发展日新月异,一项比较大的市政工程由于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而无法由某一个单位或者一个部门独立完成,因而往往需要分工协作,由多个部门来完成。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分摊建设成本,同时提高工作效率,而坏处是,如果缺乏一个科学的整体规划和统一高效的指挥,各部门的工作彼此割裂,就会形成政策“肠梗阻”。
    跃龙桥成“断头桥”,是一个很形象的隐喻,折射出城市管理中一种典型的“划江而治”思维。不同的行政单位都有不同的办事理念和工作方式,大家都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做事,谁也不愿迁就谁,这就造成在各自的行政区划内,“我的地盘我做主”,缺乏整体和大局意识。于是,一件事变成两件事,一座桥变成两座桥。
    未必不可以理解,很多实际工作不可能如我们想象的那么顺畅,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困难,甚至因为分工的不同,而产生一种不平衡心理。但要知道,职责虽然有不同,管理范围虽有划分,但我们都只有一个昆明,不管哪个部门哪个单位,所有的工作都是为了昆明更好,为了昆明人生活得更幸福。拆除部门壁垒,彼此做一个沟通和协调,把问题都摆在桌面上,让跃龙桥顺利通车,这真不是什么难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