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龙贵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李克强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所有行政审批事项都要简化程序,明确时限。大道至简,有权不可任性,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
每年的全国两会,国务院总理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都是最重要的议程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既是对上一年中央政府工作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下一年政府工作的规划和部署,于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而言,无疑都具有风向标的意义。也正因为如此,每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都会引来国际国内的各种解读,普通民众同样是津津乐道。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同样不例外,“干货”之多,新提法之多,用词之精准,表达之明快,构成了今年政府工作报告的最大特色。而在诸多被媒体所关注的热点议题中,“有权不可任性”又是流传度和引用率最高、公众最感兴趣的一句话。据政府工作报告起草小组负责人称,这句话是李克强总理亲自所加。
“有权不可任性”之所以被舆论所热捧,当然不仅仅是因为“任性”是一个人们所熟知的网络用语,这个散发草根气息的词语进入政府工作报告,体现了文风上的一种悄然改变,既有语言表现力又很接地气,同样还拉近了政府施政与民众关切的距离,更是因为“任性”一词与权力的运行有机结合起来,以最直白的语言,有力地阐释了权力的本质。
仔细阅读政府工作报告,“有权不可任性”几乎贯穿于整个报告的始终,是不折不扣的核心内容。在新华社总结的政府工作报告的100条“干货”中,能够体现“有权不可任性”的就有数条。比如今年再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大幅缩减政府定价种类和项目,具备竞争条件的商品和服务价格原则上都要放开;取消绝大部分药品政府定价,下放一批基本公共服务收费定价权;制定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公布省级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显而易见的是,简政放权,明晰权力的边界,压缩权力寻租的空间,把市场能够办好的事交给市场自己去办,激发市场活力,构成了对“有权不可任性”的最好的诠释和体现。
“有权不可任性”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读,一是权力一旦任性,就必须付出代价,这个指向非常明确,就是反腐败。近年来的持续反腐,尤其是十八大之后的高压反腐态势,老虎和苍蝇纷纷落马,就足以表明权力腐败是一条高压线,一旦触及这个底线就必然付出惨痛代价,没有人可以永远任性下去。二是用什么样的机制,让有权者不能任性、不敢任性,没有条件任性。这便是从权力本身入手,对权力定好规矩,不该伸的手不能乱伸。如果说反腐是对权力任性的一种惩戒手段,那么简政放权就是对权力任性的预防措施,约束权力,预防永远比惩戒更有效。
事实证明,无论权力腐败,还是庸官懒政,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权力管得太多太滥,大量的社会事务和市场机制不仅没有管好,反而滋生了灰色地带和寻租空间。政府工作报告还有这样一个词叫“大道至简”,同样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对权力本身而言,权力的运行越简单,越能发挥效用,二是对约束权力而言,也应该使用最简单最直接的办法和路径。比如,对于权力的不正当行使,就应该“全部取消”,而不是“原则上取消”。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