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中粮酒会”的盖头该由谁来揭开?

(2015-02-11 00:47:18)

邓海建

 

    中粮进口酒业务部在云南大理一家豪华高尔夫酒店举办品酒会,有参会者发朋友圈说,一顿就“喝了20万的酒”。中粮集团官方网站新闻中心9日发文称,其子公司中国食品有限公司对此进行了调查,“了解到此次活动属正常的商业活动,没有发现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问题”。(中国广播网2月10日)
    中粮的大理酒会究竟是“壕之约”,抑或是谦抑守矩的“家常便饭”?眼下看来,这是个挺难回答的问题。
    因为各方呈现的真相,实在有点分裂:一方面,以红酒为例,参会者现身说法:在大理的一家高尔夫豪华酒店,“我们才28个人,那个喝的就太狠了,我们喝了有30万。”而中国食品有限公司的调查结果则称,最终发生的品鉴用进口酒费用20581元。另一方面,以住宿为例,根据中粮《进口酒业务部人员费用报销标准20140801》,级别最高的人员住宿标准是一类城市650元、四类城市400元;但网传的一份会议预算显示,大理酒会最高的住宿标准是780元,若照此执行,显然严重超标。
    在这个年代,数十人的会议,喝的什么酒、住的什么房,真要查究起来,实在不是什么难事。怕就怕遮遮掩掩式“自查自纠”,不仅查不出什么真相,反倒让可以早点结束的悬疑平地起波澜。有关红酒的事情,公众应该还记得2013年初,媒体曝光了国企珠海金融投资控股公司总经理等人,在当地一家豪华会所公款消费,一顿饭仅红酒就喝了12瓶,其中有拉图、奥比昂等名酒,总价高达七八万元。事发后,当地国资委雷霆调查称,他们当晚只喝了6瓶,另6个空瓶是“学习红酒知识的道具”。如此雷人的说法,在坊间传为笑谈。好在后来,珠海市纪委介入调查,发现珠海市国资委的调查结果与事实不符。可见,有不靠谱的前车之鉴在,由作为中粮子公司的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进行调查,即便结论客观无欺,恐怕也很难自证清白。
    早在2014年10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开设专栏,集中公布2014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巡视整改情况,其中,“中粮集团公款打高尔夫球”被直接点名。此后,舆论对中粮等央企奢侈浪费多有诟病。面对专项巡视所揭露出的问题,中粮也做了积极表态。不过,此番爆出的“中粮酒会”奢侈疑云,无疑再度令人对其预算管控能力、纠偏改错诚意深感忧虑。
    “中粮酒会”有图有真相,还有“朋友圈”。揭开其羞涩的盖头,其实不必劳烦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还是交给专业而中立的纪检监察部门吧。要知道,洗白或者坐实,早不是“自导自演”的时代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