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周末话题)二胎保证书

(2015-01-31 23:56:37)
标签:

情感


    单独二胎放开后,不少已有大宝的年轻夫妻,开始考虑生个二宝,但这二宝真不是你想生就能生。近日,网友“滴答”在网上晒出自己和老公写的《保证书》,向女儿保证“永远第一喜欢大宝”,这才得到了大宝的允许。不仅是“滴答”,很多想要二宝的夫妻,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前不久,武汉一名13岁的女孩反对父母生二胎,相继以“逃学”、“离家出走”、“跳楼”相威胁。在女儿尝试用刀片割腕后,44岁的母亲含泪到医院终止妊娠。

    《东方今报》1月29日


给大宝的保证书是一张教育欠条
刘昌海

 

    如果父母将来兑现这份保证书,“永远第一喜欢大宝”,显然很荒唐,实际上也很难做到;如果不兑现,又失信于大宝,很难说大宝就不会因此受到情感上的伤害。
    按理说,既然国家政策允许,夫妻俩生不生二胎,大宝没有权力反对。但现实却是,大宝的态度往往决定了一切。为了反对生二宝,大宝哭哭闹闹者有之,寻死觅活者有之,很多家庭都为此大伤脑筋,有的甚至不得不放弃生二胎的计划。
    因为担心父母对自己的爱会被分享,于是强烈反对父母生二胎,这当然是一种错误的思维。但为什么大宝的头脑里会形成这样的思维,却值得每一位家长进行思考。从某种意义上讲,给大宝的保证书其实是一张教育欠条,正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存在不足,才让孩子在思想上出错。
    如果家长在平时不是处处以大宝为中心,大宝就不会有“父母的一切都属于自己”的认识;如果家长对大宝多进行一些亲情教育,告诉她拥有兄弟姐妹的好处,她可能会盼望着小弟弟小妹妹早点到来;如果大宝知道生二胎是父母的权利,自己不但没有资格反对,而且将来还有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大宝在反对父母生二胎的问题上就不会如此理直气壮。
    不是大宝太任性,而是父母太骄纵。正是父母平时的教育没有跟上,才使得大宝接受不了父母生二胎的现实。父母在平时没有做好教育的铺垫,又怎么可能让大宝对突如其来的小生命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凡事有果必有因,大宝的态度,根子其实还是在父母那儿,真的怨不得别人。
    相信在二宝出生之后,大宝会逐渐接受并爱上二宝,这张保证书,也只会成为大宝孩提时代一个纯真美好的回忆。但在这个转变过程中,还需要父母还上这笔教育欠账才行。父母应尽快对大宝讲清楚,爸妈的爱如阳光,将平等地照耀在你和未来的弟妹身上,而不是像手电筒,只照你一人。


“第一喜欢你”也是一种有效沟通

陈广江

 

    有人批评小女孩自私任性,有人指责父母放纵溺爱,但在我看来,二胎“保证书”非但不是对孩子自私任性的妥协,反而是一种充满智慧的有效沟通方式,值得点赞。
    在“保证书”上,我所看到的不只是孩子的自私任性和家长的放纵溺爱,更多的是家庭教育的智慧。其实,“保证书”只是与孩子过家家而已,很温馨很有爱。父母对子女的爱没有第一第二之分,“永远第一喜欢你”像爱的呓语。这对夫妻用一个过家家的游戏就能说服大宝,多聪明啊,你能说搞定大宝很难吗?
    指责一个8岁半的孩子自私,是很不厚道的做法。“自私”是成人世界的道德概念,最好别用在孩子身上。比如,这么小的孩子不可能有将来二宝“分一半家产”的意识,也不会想到父母老了后谁来养老的问题,我们不能拿成人的思维方式看待孩子。
    说到底,大宝对二宝的排斥,只是孩子的任性而已。在独生子女家庭占主流的时代,孩子任性是社会共性问题。在生二胎问题上,以自杀逼父母放弃二胎的现象毕竟只是极端个例,没有多大的普遍意义,只要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多做沟通、善于沟通,跨过大宝这道坎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所以,这对夫妻以“保证书”的方式搞定大宝,说不上是溺爱和放纵,反而是一种有效的、有爱的沟通方式。随着孩子心智日趋成熟,会慢慢理解父母这个“善意的谎言”。对孩子的教育,毕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不可能一下子让她“看得那么远”,体会到家有两宝的欢乐和优势。
    网友晒“保证书”其实是晒幸福,各位看客别误解了。报道称,8岁半的小女孩很懂事,已不需要父母操心,只是一下子接受不了二宝,开始反对,后来态度有了变化,说家里有个“小不点”也挺好玩儿的,只是要写个“保证书”。这就是事实真相,幸福得让人嫉妒。

 

生二胎别忽视老大的危机感
普嘉

 

    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同胞竞争”,说的是同胞兄弟姐妹之间相处的微妙关系。一个家庭有了两个或是两个以上的孩子后,他们之间必然会有比较和竞争,这时要靠父母如何妥善平衡其中的关系。
    老大排斥二胎的到来是个普遍存在的现象。曾经有人在幼儿园大班调查了96个孩子,其中九成孩子都拒绝要个弟弟妹妹,反对的理由五花八门,最主要的是“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妈妈就没那么疼爱自己了”。父母的爱被剥夺或分享,这不是只有孩子才会有的担心,哪怕他已经长大成人,也会有弟弟妹妹要跟自己分家产的顾虑。
    孩子的占有欲是很强的,同时也十分敏感,第二个孩子的出生势必会分走父母对他的关爱,这种潜在的敌对心理容易给老大带来压力,其危机感比父母能够感受到的还要强烈。一般来说,第二个孩子出生后,父母肯定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新生儿的身上,老大不免会有“失宠”的感觉,老大的不满哪怕不明说,也会变得爱发脾气、不讲道理、时常哭闹等。如果父母忽视老大的内心感受,孩子甚至有可能做出极端的事情,导致悲剧发生。
    这样看来,要为写《保证书》的父母点个赞。他们考虑到了老大的心理感受,生二胎前首先征求老大的意见,降低了孩子的危机感。当然,写了《保证书》只是第一步,之后可以循序渐进地对老大进行心理疏导,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让老大喜欢尚未出生的的弟弟或妹妹,与父母一起期待老二的诞生。在这个过程中,让老大了解父母的爱不会因为新生命的到来而减少,有了兄弟姐妹,可以一起玩耍、一起学习,成长的过程中有人陪伴。
    当有了两个孩子,父母应该尽量做到公平,让两个孩子感受到同样的爱,不能出现情感倾斜。这个道理父母都懂得,但说来容易做起来难,生活中总有些父母爱拿两个孩子进行比较。独生子女时代有神一样存在的邻居家小孩,现在有了更多的孩子,会不会有父母当着老二的面训斥老大,说出“弟弟都比你懂事”这样的话呢?说到底,“二胎保证书”只是权宜之计,老大将来不会太当真,现实中的偏爱对亲情才真正具有杀伤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