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被猜想的大餐,被追问的真相

(2015-01-14 00:42:39)

然玉

 

    上海外滩跨年夜,踩踏事故共致36人遇难,49人受伤。媒体曝光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发生当晚,黄浦区部分领导就在附近的高端餐厅——空蝉日本菜餐厅用餐。该餐厅只有四个包间,餐标只有三档:每人1888元、2888元、3888元,不点菜。该高档餐厅属于黄浦区国资公司,区领导去吃饭可直接签单。(《新京报》1月13日)
    外滩踩踏事件调查结果迟迟不出,舆论又一次走上了“轶闻逼问”的老路。所谓“黄浦区部分领导12月31日晚在外滩吃大餐”一说,似乎言之凿凿,却也未至铁证如山之地步。这种暧昧模糊、真假难辨的状态,恰恰给了公众借题发挥的机会。于是乎,一种炙热的愤怒情绪,在网络空间迅速蔓延开来。很多人正兴奋论证着,在大吃大喝与失职酿祸之间,可能存在的某种隐秘关联……然而事实上,这两者更可能只是彼此不相关的独立事件。
    高档餐厅、昂贵收费、领导签单……种种新闻要素并列,不得不让人展开种种负面联想。即便所谓“吃大餐”确与踩踏事件无关,那么其是否涉嫌顶风作案、公款吃喝呢?当然了,对此也有人持不同见解。在他们看来,逢年过节“吃点好的”,无疑可以理解,于此,又何必大惊小怪,乃至不惜加以“有罪推定”呢?
    真相到底如何犹未可知,而可以确信的是,这顿神秘的大餐之所以被曝光、被猜想,绝非源于“可能存在的餐桌腐败”本身,其前因后果实则不难“复盘”:在踩踏事件之后,上海黄浦区一些领导成为理所当然的潜在问责对象。这种敏感的身份,让媒体爬梳和民间起底接踵而至。在此等强压态势下,众多或琐碎或劲爆的“猛料”,注定会被挖掘。
    在踩踏事件尚未彻底厘清的前提下,任何与之沾边的零散信息,都会被放大、被赋义、被想象。现实中,无论是媒体,亦或是公众,虽有满满的监督热情,却无法直抵“核心现场”,很多时候只能无奈地关注一些外围意象。凡此种种做法,一方面为正在进行中的调查提供了某种线索和暗示,另一方面也传递出针对事故责任认定的民间立场。丝毫不用怀疑,那些或有或无的轶闻,那些漫无边际的议论,承载着满满的正义感和参与热情。
    有太多新闻最终烂尾,为了避免又一次的“不了了之”,人们选择了一种新的策略。也即,通过不断展示相关的“新消息”,来重申那个并未远去的悲剧。就此而言,“大餐事件”或许只是一个媒介,以此为手段,公众再一次宣示了自己对事件问责的期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