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德斌
距离羊年春节还有两个月时间,在外奋斗的人们已经开始提前计划着回家过年的日程。然而,跟以往不同的是,今年铁总推出了售票新规,火车票预售期从原来的提前20日变成了现在的60日。上海一对夫妻为抢两张春节回哈尔滨的车票,十多天来,他们已经囤积了从2月4日至15日共21张回家的车票。(《文汇报》12月19日)
与往年一样,抢票再次成为春运的焦点。而在火车票预售期提前至60日后,“抢票大战”也随之提前上演,“战况”甚至于比往年更加激烈。许多人利用新规的免费退票期限,提前抢票囤积,直到买到最满意的票为止,不需要的票则在免费期退掉即可,既不多花钱,又可抢到票,何乐而不为。
不过,部分人抢票能力太强大了,居然囤积数十张火车票,这显然属于非理性抢票,虽然方便了自己,却人为造成票源紧张,挤占了他人的机会。当然,这种囤票行为并不违反规定,只是与“铁老大”的初衷相悖,亦凸显火车票预售及退票新规存在的漏洞,需要想办法予以完善。
新规本身是为了给予乘客更多选择,让其可以有更加充足的时间考虑,合理安排出行日期,退票的成本也随之降低。当初新规发布之时,就曾引起网友质疑,认为会被人钻空子囤票,甚至令“黄牛”有机可乘。从现实情况来看,这些问题确实存在。
“抢票大战”之所以愈演愈烈,仍然是僧多粥少造成的。春节期间的客流量太大,铁路客运能力难以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必然会造成抢票、囤票现象。而从历年来的春运情况看,只是抢票的方式发生了变化,由在售票窗口排队抢票变成网络抢票,各种抢票神器面世,则令“抢票大战”趋于白热化。
由于目前只能在12306网购火车票,访问流量过大、购票时间集中,往往火车票瞬间就被抢光,技术好、网速快的抢票神器优势更大,加剧了不均衡现象,造成部分人可以囤积车票,其他人则抢不到票。因此,可以考虑修改下网络购票规则,比如在春运期间限制单个身份证的购票次数和数量,或者将网购车票间隔时间拉长,避免购票成功后短期内连续购买,影响到购票公平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