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2013年,陕西丹凤县投资783万元修建了铁峪铺镇人民政府公共租赁房项目,用以解决该镇基层公益人员(基层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等)住房困难问题。但该项目建成后,却变成了铁峪铺镇政府的办公场所。地方部门回应称,“不用也是浪费。”(《华商报》12月5日)
究竟是公租房身在曹营心在汉,抑或是办公楼非要为公租房代言?眼下来看,这可能还是个一地鸡毛的事情。好好的一栋楼,既挂上了安居工程的牌子,又要扮演政府办公的角色,如此“一楼分饰多角”,也是蛮拼的。比如这个省级“安居工程”,二楼有办公室、会议室,五楼是文化站、图书室等,整栋大楼从外到里,都是办公室的格式,名与实,让人傻傻的分不清。
地方部门的说法,无非就两个意思:一是2012年因为修建宁西铁路复线,以前的镇政府办公场所被拆除了,但是新的办公楼没有修建,镇政府就一直在外面租房办公。二是这个公租房有120套,很多房子闲置,虽然知道不符合规定,但是他们感觉“闲置不用也是浪费”。如此一拍即合,好像也合情合理。但真正的问题在于——这大楼到底是为安居工程造的,还是本就故意为办公楼闲置的?附近群众一针见血:“一看就是政府大楼么,只是挂了个安居工程的牌子,明显是在糊弄人。”
十多个职能部门扎堆在“安居工程”楼里办公,既完成了省级安居工程的任务目标,又解决了公务办公的场所需要,看似一举两得。不过,这究竟是因为地方安居工作盆满钵满,还是这安居工程本来就是为办公楼定点挖下的一个大坑呢?
当然,地方政府大楼玩李代桃僵的游戏,也不是第一遭了。去年8月12日,新华社报道安徽某县政府大楼由于担心被群众举报迟迟未挂牌;另有媒体报道,早在2007年3月14日,浙商投资的新世纪豪华大酒店在天长市南市区奠基,当天剪彩的奠基石上却写着“政府行政中心”……在“媒体曝”的案例中,一些地方和部门正以“商务中心”、“写字楼大厦”、“综合业务大楼”、“市民服务中心”等名义暗度陈仓,将豪华政府楼隐身在各色并不扎眼的外衣下面。
近日,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下发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新标准,首次明确,严禁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建设党政机关办公用房;新建项目不得配套建设大型广场、公园等设施。如今,丹凤县房产管理局称已下发整改通知,舆论关注之下,“整改到位”指日可待。只是,熟谙游戏规则的职能部门,当初是怎么搬进去的呢?进出之间,谁该为此担责?如果没有媒体关注,地方部门还会“自查自纠”吗?
也许,怪只怪威严的“安居工程”长得太像办公大楼了。这就像祸水红颜的逻辑一样,似乎是美色在前,才有贪官。那么,这样的楼房,是怎么立项、怎么建造起来、怎么逃脱审计监管的法眼?“退房”只是第一步,权力在“开房”上的马脚,才是最值得警惕的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