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琦
11月4日,第六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决赛开幕式在北京工业技师学院举行。在会场,一个看起来很沉稳的男孩代表参赛选手进行宣誓,他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媒体记者们的眼球。他就是周浩,3年前他从北京大学退学,转学到北京工业技师学院,而现在周浩依然说:“毫不后悔,很庆幸”。(《中国青年报》11月17日)
“弃北大读技校”新闻一出就迅速引起热议,人们的惊讶度无异于一个美女弃“高富帅”而嫁给“矮穷挫”。
但是,穿什么样的鞋子只有脚知道。周浩放弃北大,是因为不适应,就好比一条鱼被扔到了岸上,再好的环境也无法生存。而到了技校,喜欢动手的周浩才如鱼得水。上名牌、考高校,是家长们的普遍追求,但是什么才是最适合孩子的路,被忽视了。其实,北大与技校的差别,不在于声誉的差距,而是两种教育模式。没有孰优孰劣,只有哪个更适合。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不顾孩子的兴趣,而一味追求名牌,是对孩子天性的抹杀,也是对孩子权利的剥夺。“你剪掉了我的翅膀,却怪我不会飞翔”,被剥夺兴趣和个性的孩子何尝不是被剪掉翅膀的天使?同时,也正因为民众的这种歧视,直接导致了我国技校的发育不良。技校却只能捡高校淘剩下的,降低了技校的生源水平,让技术教育受到制约。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发扬特点、创造个性,正是素质教育的要义。素质教育空喊多年,也不乏社会思维、家长心理等原因存在。应从学术教育的虚荣中走出来,正视技术型教育。科学家、文学家是人才,挖掘机开得好同样是人才。周浩的勇于放弃,勇于选择,值得点赞。素质教育不仅在学校,更在家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