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如何唤醒“装睡”的救命钱

(2014-11-07 00:44:52)
标签:

股票

张枫逸

 

  “广州红会的救命钱,原来躺在银行大吃利息啊!”近日,广州红十字会超过千万元的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下称救命钱)被曝躺在银行钱生钱,2013年度利息收入达191.85万元,而年度救助支出总额为160.68万元。此事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长江商报》11月6日)
  救命钱躺在银行里睡觉,一年下来利息比支出还要高,这一怪现状令人惊诧。是真的无命可救吗?当然不是。据报道,广州市各家医院几乎都存在患者医药费筹措困难的问题,仅天河区一家医院每年被拖欠的医疗费就超过100万元,其中60%来自急诊科。可见,救命钱并非没有用武之地,其只是在“装睡”。
  救命钱“装睡”的背后,暴露出急救医疗救助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一系列弊病。比如,使用范围狭窄,按规定,只有遭遇车祸、工伤、食物中毒等突发情况,并且支付困难,才能申请救命钱;救助标准过低,近年来医疗费用水涨船高,但目前每人救助金额上限还是2004年规定的7000元,已经10年没有调整;申请程序繁琐,以至于有的困难病患连身份还没甄别完,提交的救命钱申请就已经过了一年的有效期。
  不过,这些都只是表面问题,真正的症结还在于有关部门的认识误区。广州红会专职副会长欧阳炳惠称,“目前各医院的医疗欠费现象都比较严重,如果救命钱用于支付将招架不住。”正是由于对救命钱入不敷出的担心,广州红会才会一方面在相关制度设计上有意收紧口子,严格限定救助对象和标准,制定繁琐冗长的申请程序,一方面把救命钱放到银行钱生钱,甚至为了获得更高一点的利息而选择定期存款。
  殊不知,救命钱本就是用来救命的,岂能像居家过日子,精打细算,能省就省?诚然,各个医院普遍面临欠费黑洞,广州红会现有的这点救命钱,实在不够庇护全市所有符合条件的贫病救助对象,但这并不能成为选择性救助、撒胡椒面式救助的理由。确保每个急救对象得到及时救治,不仅是医院的神圣使命,更是慈善机构的应尽责任。近年来各级政府部门一直在倡导“先看病、后付费”,但如果急救医疗专项资金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让医院不得不自己承担医疗欠费,势必影响医院救治的积极性,增加“见死不救”的风险。
  与广州红会对比鲜明的是,民间救助病童公益组织——广东公益恤孤助学促进会,所筹捐款全部用于救助。恤孤会会长王颂汤表示:“有人等救命,救命钱躺银行睡觉是浪费资源,应该有钱就花,赶快救人,没钱再找。”这一席话值得广州红会和有关部门深思。面对救命钱和公众需求之间的矛盾,我们所要做的不是“节流”而是“开源”,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吸引民间公益力量参与,做大救助资金盘子。
    当初之所以要设置该项救助基金,说明社会上广泛存在着这样的救命需求;现在,救命钱花不出去,常年躺在银行吃利息,说明很多需要救助的生命,没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助。应该花出去的钱没有花出去,也是一种失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