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监督癖”不除,素质教育何谈

(2014-11-03 00:23:30)
标签:

教育

乔志峰
    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教室后设办公室,班主任全程随班办公。近日,河北省邯郸市广泰中学实行“教师全程随班办公”模式,打破传统的师生学习和办公的空间藩篱。通过“一拖二”的办公室与教室的特殊改造,学校每个教室后部设有班主任办公室,班主任通过办公室窗户能够零距离随时观察每位学生,在办公室随时掌握班级动态。(11月1日中国网)
    相信不少人上学时都遇到过班主任老师“扒门缝”的事儿,现在想来或许还会有点“后怕”。虽然悄悄“监视”学生的一举一动,体现了老师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出发点是“为学生好”,也确实对部分调皮捣蛋、喜欢开小差的学生起到了相当大的“威慑作用”,但无论如何,这么做是对学生的不信任,容易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心理压力、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有时候反倒会起到反作用。
    现在倒好,为“盯梢”战术还大动干戈特意改造了教室,学校真是蛮“拼”的。不管别人怎么样,如果我再次回到学生时代享受到这种“待遇”,必然会感到如芒刺在背、极不舒服。学生不是机器人,他们也需要休息,也有想喝口水、伸伸懒腰的时候。可是,当他们的一举一动都置于班主任老师的严密监控之下,他们还敢有任何“小动作”吗?
    掌握班级动态、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或规律,确实是班主任的基本职责中非常重要的部分。但达到这些目的的方法有很多,完全没有必要采取“教师全程随班办公”的奇葩方式。现在有一些教育者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学生是离不开“管”的,把严格监督当成了管理学生的法宝。学校和老师的良苦用心可以理解,可问题是:离开了老师无时不刻的监督,学生们就一定会“不自觉”吗?教育者的“监督癖”不除,素质教育便无从谈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