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吴龙贵
9月1日是全国中小学生开学第一天,湖北十堰市郧西县城关镇东方小学发生一起恶性伤人事件,造成3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受伤,犯罪嫌疑人当场跳楼自杀身亡。截至2日20时10分,伤势较重的1名老师经抢救无效死亡,1名伤势较重的学生仍在抢救中。(《南方都市报》9月2日)
一个充满快乐与希望的日子,却因一起恶性伤人变得血腥而悲怆。包括凶手在内,事件共造成5死5伤,其中有3名小学生从此将无法打开新学期的课本。对死者家庭而言,这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莫大悲伤;而对整个社会而言,这起事件也或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留下阴影。校园安全,这是从政府到民众都精心守护的对象,然而从校园恶性事件似乎从未停止,几乎每一次,都有无辜的孩子成为牺牲品。
无论出于什么样的理由,任何人都不能用暴力来解决问题,更不能将屠刀捅向尚未成年的孩子。这是法律的底线,也是人性的底线。这一点并不会因为凶手陈严富已经畏罪自杀而模糊。事实上,这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看待这起事件的基本立场。人之所以为人,就在于有理性、有良知,而不是一味放大仇恨,通过残暴的方式向弱小者发泄不满。
在暴力面前,没有人是获利者,对受害者如此,对施暴者亦如此。陈严富死后,留下了尚在读小学的女儿和没有工作的妻子,以及年愈古稀的老父亲,他们将要承受的痛苦与无助,或许将和受害者家属一样沉重而漫长。
谴责之后,还必须有反思。4年前的3月23日,发生在福建南平的校园杀人案至今未从国人的记忆中抹去。有媒体统计发现,在此前后的50多天内,全国共发生6起校园惨案。有鉴于此,教育部联合多个部门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教育部门协调地方财政加大校园安保投入力度。然而4年多过去,当陈严富手持水果刀,没有受到任何阻拦地闯进学校的时候,我们发现在一些地方,校园安全的防线依然脆弱。
还需反思的是,究竟是什么样的诱因,触发了陈严富魔鬼的一面?据郧西县公安局负责人介绍,事件的起因是,陈严富的女儿未完成暑期作业,老师未让其及时报名,陈严富想不通而心生报复。陈严富的父亲也表示,在孙女今年上半年入学之初,就因为成绩很差被拒绝报名,“后来跟老师讲了很多好话才报上”。而一名在校老师透露,学校老师评职称、工资待遇等都和学生成绩挂勾。综合多方信息,虽然无法认定“女儿不能报名”是陈严富行凶的直接动机,但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
厘清这样的思路,显然是有必要的。这不是为谁开脱,也并非向谁追责,而是因为我们知道,像陈严富这样性格偏执、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危险分子在这个社会中并非个别,我们也知道,现实中确实有一些学校将学生成绩与老师评职称、工资待遇挂勾,以至于有老师出于功利目的,对差生进行歧视性对待。当这两种偶然因素发生碰撞时,危险就有可能发生。
构建校园安全的坚固防线,保障孩子们的人身安全,不仅要有硬件和软件上的全面升级,还应穷尽一切力量,排除任何可能存在的隐患。为此,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学校、教育工作者,都需要一种直面现实的勇气和自我解剖的精神。没有人天生是蔑视生命、残害无辜的魔鬼,陈严富之所以走上千夫所指的不归路,他本人当然负有主要责任,但那些看得见或者看不见的“寻常之恶”同样不容忽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