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信)“熊孩子险”代替不了监管责任

(2014-07-14 00:24:13)
何旭

    暑假来临,你家是否有个“熊孩子”?熊孩子闯祸打碎邻家花瓶;踢球砸坏别人车窗……咋办?这不,有保险公司替您分忧了,直接推出“熊孩子险”,孩子闯祸,保险公司替你赔钱。(7月13日《金陵晚报》)
    熊孩子的闯祸能力让人叹为观止,于是,有保险公司因此发现商机,推出“熊孩子险”,为“熊孩子”的调皮行为所产生的恶果埋单。不过,“熊孩子险” 问世以后,鲜有人问津,多少让保险公司有点尴尬。家长不“领情”的市场效果,除了理赔设计不科学外,我们可以读出“熊孩子”险的诸多偏颇之处。
    “熊孩子险”作为一种市场行为,本无可厚非。然而,任何商品在设计之初,都应考虑其社会道德效应。保险保的是一种意外,而“熊孩子”是可以通过良好的教育加以校正的。试想,如果面对孩子的“祸事”,家长们不但不进行反思,反而还把自己本应该尽到的监管与教育责任,一股脑地推给保险公司,简单地认为只要买了“熊孩子险”就可包打天下,这无疑会进一步纵容“熊孩子”犯错,让孩子失去自我纠错的勇气与机会,让孩子是非不分,缺乏担当与责任。这客观上是不是在害孩子?而保险公司是不是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
    话又说回来,即便这种针对性强的保险,获得市场的青睐,也不过是被动之举。说到底,“熊孩子”之所以越来越多,与家长过于溺爱或对孩子疏于监管不无关系。因此,任何时候,再好的“熊孩子险”, 对孩子自身的行为没有丝毫矫正作用,更替代不了父母的教育与监管。最好的保险,莫过于反思家庭教育方式,防患于未然,循序渐进,避免孩子在歧路上越走越远。
    西方有句俗语,三代才能培养出一个贵族。说的是,家庭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又漫长的过程。在此,奉劝那些有以保险包办“熊孩子”祸事想法的商家和家长,别让你们的不负责任害了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