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英团
这几天,各省的高考志愿填报工作,陆续进入尾声,不过对于福建闽侯县上街镇的很多农村考生和家长来说,却格外焦虑,也很不是滋味。因为,他们今年享受不到降20分录取的政策了。而在过去的12年,因为这项优惠政策,考入当地大学对于这些家庭的孩子来说轻而易举。(央广网7月2日)
作为弥补高校招生制度的局部缺陷而制定的一项临时性、照顾性的政策,高考加分在平衡地区教育水平差异、选拔各类特殊专门人才等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这一照顾性政策的一些设计漏洞及其造成的不公现象也确实到了反思、修正的时候。
除了土地换加分,在辽宁的本溪高中、鞍山一中、辽河油田高级中学,170名高考体优生加分漏洞引质疑。据称高考体优生证书是花钱买的,“他们也不避讳,五万一个,学校帮联系,家里掏钱,统一办。”尽管报道尚待有关部门证实或证伪,但“高考加分”中的非正常现象越来越多,足以让人“审丑疲劳”了。
作为一项刚性约束,今年至少有8个省区取消了所有体育特长生加分,17个省份将该项加分项目分值由20分降至10分以内。各地体育特长生加分运动项目已由往年70项调减至2014年的17项,减幅为76%。其中,备受诟病的航海模型、无线电测向等“三模三电”及棋牌项目均已不再列入高考加分项目。今年高招录取前夕,教育部发文强调对艺术、体育等特长生招录的信息公开细则和督查重点。谁知,“按下葫芦浮起瓢。”在闽侯,竟然能通过土地置换加分,只要“失地农民家庭的考生报考福州大学城内的高校,都享受降20分录取的政策”,甚至是“包录取”。通俗点说,“就全部录取”,“并且都能录取到我们上街的高校”。这几乎是闽侯县教育局原高招办主任林泰明的原话,而这等“好事”竟然“暗地里”执行了12年,“已经变成一个惯例了”。
高考加分,争议已久,还有多少高考加分政策是悄悄地进行,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一项项离谱的加分政策,一次次被曝光的加分丑闻,无不像重锤一样,敲打着教育公平。其中出现的权钱交易正危及高考的公平性。也正因为如此,取消高考加分的呼声也日益响亮。但是,高考加分作为一种鼓励性政策,与保送生制度、自主招生制度一样,都是对破除高等教育一考定终生的一种补充和探索。同时,作为一种人文关怀,对见义勇为考生、烈士子女考生,以及老少边穷地区的考生等实行一定的照顾性加分,不但是必要的,还有待强化。只是,应当在堵塞漏洞,以及监管查处上狠下功夫,比如对高考加分政策“瘦身”等。
其实,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早已明确提出,要“清理并规范升学加分政策”。教育部也已联合其他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部分高考加分项目和进一步加强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竞赛类高考加分项目进行了调整,全国性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保送资格,省级竞赛获奖者不再具备加分资格。同时,还要求各省(区、市)系统清理高考加分项目,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加分资格或身份造假。但是,在一些地方,不但体优生的证书是买来的,“从最开始就一路违规,甚至连一份正式的文件都没有形成”的高考加分竟然“只做不说”地实行了12年,对这些违法违规行为,割除高考加分中的“毒瘤”,相关部门不能坐视不管。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