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信)贫在家乡无人问,“富”在深圳有“远亲”?

(2014-06-24 00:16:01)
马涤明

     广西隆林德峨镇14岁男孩杨六斤,6岁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4年前爷爷奶奶相续去世后开始独自生活。他的故事在广西电视台播出后,深圳康桥书院两位义工把杨六斤接到深圳,学校准备资助他读书。同时他还收到几十万捐款。6月20日,杨六斤堂哥、镇政府干部、原学校校长来到深圳,要求将杨六斤带回广西,表示其现在已经是公众人物,需要他回去处理事情,包括捐款。(6月23日《南方都市报》)
    来深圳之前的杨六斤,吃野菜充饥,自制工具抓鱼改善生活,当地政府一直不管不问。还是这个男孩杨六斤,因成为“公众人物”,一下子成了当地政府的“香饽饽”,又是要盖房子,又是要改善生活。反差之大,让人不胜感慨。
    德峨镇政府“照顾孤儿”的出发点,疑似功利动机浓厚——更多的考量是政府自己的利益,而不是孤儿、百姓的冷暖。“公众人物”成为政府关心孤儿的原因,究竟是镇里出了个“公众人物”让官方感到了压力——没有尽到关心照顾孤寡人群的责任,问题“公众”化了,没有姿态说不过去?还是“公众人物”可以成为当地的某种资源,可资利用?
    几十万社会爱心捐款,确实需要处理。但杨六斤不回去并不影响对善款的处理,比如可以请律师,或在现在的事实“监护人”康桥书院的见证下,依据杨六斤的意愿,以及相关制度,制定出合理合法的处理方案,处理结果向社会公开。鉴于当地政府在对待孤儿问题上不正常的一冷一热,公信度不高,那么让孤儿回乡和他们处理捐款问题,很难让人放心。并且,当地政府忽然关心起孤儿,是否与这笔捐款有关,也值得怀疑。
    “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但愿一些地方政府不要把自己当成这样的“远亲”,不思雪中送炭,而最擅锦上添花,如此政府行为与思维惯性,是最受诟病和百思不得其解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