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周末话题】家长焦虑症

(2014-06-01 01:11:43)
标签:

杂谈


     幼升小要考试、小升初要派位、中考竞争激烈、高考成了独木桥……孩子的每一步成长,似乎都面临激烈竞争,这也让家长的焦虑与日俱增。家长为什么焦虑?焦虑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影响?在“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来临之际,记者对此进行了采访。人民网强国论坛近期开展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子女的被调查者中,92.8%认为自己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感。而在全部被调查者中,98.6%认为身边有家长存在焦虑现象。(《人民日报》5月31日)

“家长焦虑症”病灶在教育
贺成
    无论从媒体调查统计的结果看,还是从现实观察总结的情形说,“家长焦虑”显然已经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现象,对家庭关系、孩子成长等方面的影响,更是可以用“严重”来形容。
    我们通常把问题归结在家长身上,责怪他们不懂教育,不懂尊重孩子,从而给予无情的道德绑架,居高临下友情提示。坦白说,“家长焦虑”恶化成心理障碍,变成所谓的临床问题后,确实于家庭于孩子都不好,但冷静、认真寻找“家长焦虑”的病灶,我们不难发现到底在教育上。
    早几年,我国不仅提出教育公平,也在高喊素质教育。应该说,这都是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也特别契合社会和家长诉求。然而,这些年过去了,我们所追求的教育公平不仅严重受到社会权势、关系等外来因素干扰,学校也巧妙地迎合各种市场,在创收驱使下被各利益模块分割,使教育机构分成三六九等,还美名其曰“教育创新”。而素质教育,即便被公众叫好了千万遍,也被教育主管部门鼓吹了无数次,可仍旧任重而道远。
    现在,人们习惯性拿家长“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说事,其实对家长的这种想法也是需要一分为二来看得。进一步说,“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法有问题,但“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法就没问题吗?关键是,做了家长后,就很难做到。
    所以,站到教育改革高度去审视,才能不回避“家长焦虑症”真正病灶。

焦虑在于向上流动通道狭窄
孙维国
    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存在焦虑感,我也有。孩子刚上学时,由于“户口”问题,无法随我们在打工地读书,只能留在老家上学,我焦虑。孩子上到初中时,由于学校拆并,孩子上学只能骑车每天来回上百里颠簸,我焦虑。孩子上到高中时,孩子的成绩起伏不定,我焦虑。而今,高考越来越近,我更加焦虑。
    因为,高考无论是对于女儿,还是对整个家庭,实在太重要了。在高考背后有这样一个逻辑,考不上好大学,将影响以后就业。这一逻辑关系对应的一个现实是,作为普通人家子弟,高考是女儿向上流动的唯一通道,所以,作为家长的我,要想女儿不重复自己的打工、种地的人生,就是让女儿读书,用知识改变命运。
    可是,尽管有高考这一通道,但女儿要想考取好大学谈何容易。首先要上一所好高中。然而,我这样的普通人家,女儿想上一所好高中、尤其是“超级中学”,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至于各种高考加分,更加无缘。
  作为家长,面对这样的现实,我没有任何社会关系,更没有资本和权力资源可以支持女儿,改变现实的希望完全寄托在女儿自己身上。对此,我怎能不焦虑?更大的焦虑在于,包括女儿在内,除了高考这条路,普通人家子弟向上流动通道狭窄,即便是考一个好大学也非易事。现在,距离高考越来越近,我的焦虑也越来越重。


顺其自然 让孩子换条“跑道”
普嘉
    如果搞一个评选,评出当下最焦虑的群体,那么中小学生的家长一定会高票当选。不用看新闻,只要打量下我们周围,尤其是每年六七月的升学季,愁眉苦脸一定是学生家长的标志性脸谱,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爸爸妈妈大有人在。有个段子比较夸张地写道,“如果一个女性朋友不再联系你,有这样几种可能:一是她死了,二是她当妈了,三是她孩子到了学龄了。如果她孩子到学龄且又开学了,你就当作她死了吧”。
    家长的焦虑,对幼升小、小升初、中考或高考的孩子并没有好处。家长的焦虑还会传染给孩子。也许另辟蹊径,让孩子换一条“跑道”,心态才能放松下来。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写过一篇以女儿为蓝本的散文《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大意是:她的女儿在班上是中等生,她也陷入了焦虑,为提高女儿的学习成绩,请家教,报辅导班,买各种学习资料,这样轰轰烈烈的揠苗助长行动,一说考试,女儿就厌食失眠冒虚汗,学习名次反而退后了10名。不过,一次测试中,全班同学竟然都把她的女儿当做“最欣赏的人”。她女儿说:“妈妈,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刘继荣对此感叹道,长大成人后,她一定会成为贤淑的妻子,温柔的母亲,甚至,热心的同事,和善的邻居。作为父母,还想为孩子祈求怎样更好的未来呢?
    刘继荣的女儿更愿意成为“坐在路边鼓掌的人”,与世无争、顺其自然,未必将来就过得不幸福。让孩子“坐在路边鼓掌”,避开激烈竞争的赛道,反而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一直在学业竞争中取得胜利的孩子,在漫漫人生道路里未必能笑到最后。家长和学校给孩子施加的压力,孩子身上的压力又反弹给家长,这样的恶性互动,双方都不堪重负。始于童年的竞争很少有赢家,在竞争和焦虑中成长的孩子,更容易出现无力感和心理失衡。家长们不妨放下焦虑,用淡定平和的心态、以长远的眼光重新审视对孩子的教育和规划孩子的未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