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广东基本完成对“裸官”任职岗位集中调整工作,其中调整市厅级干部9名。数据显示:毗邻港澳的东莞对127名“裸官”岗位进行了调整,其中处级官员19人、市直单位“一把手”5人,镇党委书记、镇长6人;著名侨乡江门有128名官员被调整岗位,其中处级官员13人。广东省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对“裸官”发现一起,处理一起。”(《人民日报》5月29日)
中共中央2014年1月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明确提出,“配偶已移居国(境)外;或者没有配偶,子女均已移居国(境)外的”,不得列为考察对象。今年2月,中共中央第八巡视组向广东省反馈巡视情况时称,广东一些地方“裸官”问题突出,并要求对“裸官”进行专项治理。
在此背景下,广东省强力治理“裸官”,以雷厉风行之势开展。在创新工作方法方式上,当地也是毫不含糊。从报道中可知,东莞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透露,细化摸查时,该市共发放了3万多份调查表进行调查。在一对一谈话的过程中,据东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司琪透露,“谈一次不解决问题,就谈两次、三次,甚至谈五六次。正是因为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涉及这么多人的调整工作才能进行得非常顺利。”
更为重要的是,广东同时建立起是“裸”必报、隐瞒必核、凡提必限的相应机制,编实、编密、编牢制度笼子,建立起对“裸官”的刚性约束。正如广东省委组织部表示,对“裸官”从严管理、限制提拔、调整岗位,不是最终目的,最终是要建立良好的政治生态。
尽管公众暂时无从得知广东这些被调整、处理的“裸官”更多更详尽的信息,广东相关方面也并未表示要建立起相应的透明公开“裸官”信息的机制,但就当前强力治理“裸官”的表现而言,我们绝对应该“点赞”。
其一,就样本价值而言,广东当前雷厉风行的做法、监管机制的建立,对其他地区而言,仍起到“走在前面”的开创性样本效应。在同等状况下,其他地区和城市,亦应有同等强度的强力治理才对;其二,广东在信息公开层面诸多“未能穷尽”的做法,其实也是为相应的顶层设计,给出了很好的提醒。那就是,用渐进的方式逐步公开“裸官”信息,更为全面地引入公共监督,相应制度完善必须同步跟进。
报道中一个细节尤为耐人寻味:东莞一位镇党委书记反复做妻子工作,但妻子还是不愿意回来,只能由组织调整岗位。在交接会上他唱了一首《渴望》,“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表达自己复杂的心情,在场干部也深受触动。
有必要进一步明确的是,普及“当官就不要想发财,想发财就不要去当官”等常识,无疑仍需“全国一盘棋”,更多顶层设计的持续给出。《渴望》里另外几句歌词是,“漫漫人生路,上下求索,心中渴望,真诚的生活”——此轮治理后,制度完善绝对应该让“裸官”们过上“真诚的生活”,而这更是普通公众的殷殷期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