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环境污染,市民下跪不如官员下课

(2014-04-28 01:09:45)
标签:

杂谈

吴龙贵

 

    江苏淮安柴米河为区域主要排涝河道,河道两边居住着大量居民。据村民反映,柴米河最近几年河水越来越脏,发绿的河水常年散发着阵阵怪味。4月25日,省市政风热线联动直播走进淮安。住在河面的陈女士带着一瓶河水走进了直播现场,并当场向环保局局长下跪,请求尽快治理柴米河污染问题。(《南京日报》4月27日)
    对于陈女士的“跪求”,不少网友持这样一种观点:现代社会,人人平等,下跪是一种奴性的表现。更何况,官员是人民公仆,民众才是主人,哪有主人向仆人下跪的道理?
    道理是这个道理,却透着一股“何不食肉靡”式的矫情。生活环境决定了生活质量。如果民众长年生活在散发着阵阵怪味的河边,连最起码的健康都保证不了,那么所谓的平等和尊严就毫无意义。下跪当然不是一种体面的维权方式,但却可能是穷尽一切办法之后最无奈最绝决的诉求表达。某种意义上说,陈女士的“跪求”表达的不是民众在权力面前的孱弱和谦卑,而是一种愤怒和抗争。
    换言之,陈女士不是因为缺乏公民意识而在那一瞬间“矮人一等”,而是因为某些政府职能部门的长期高高在上、无视民生,而造成了柴米河边居民集体性的“权利矮化”。没有对职责的敬畏,就无法对民众的悲情诉求感同身受。又或者说,缺乏起码的耻感意识,才是一条污染的河流长期得不到治理的关键所在。
    当地相关部门治理污染问题的麻木和冷漠并非偶然。当主持人将“柴米河何时才能治理完毕”的问题抛给淮安市清浦区区长史卫东时,他的回答让人跌破眼镜——此前并不知情,“我们还有这样的现象,这让我感到震撼。”应该感到震撼的不是区长,而是当地居民。身为一区之长,居然对辖区内一条长年污染的河流一无所知,这无疑是失职行为。
    更为严重的是,对于柴米河污染问题,淮安市环保局表示“能做的只是将领导批示过的投诉单,转到清浦环保局去,其他的管不了”;而区环保局则表示“像我们这样小小的环保局,能有多大作为?”职能部门之间相互推诿,最终推掉的是民众的信任和希望,也推掉了职责的底线和公权力的尊严。
    节目现场,陈女士一直情绪激动、泪流满面,直到最后无法控制情绪,当场下跪,而环保局长等官员却面无表情,只说了些“回去之后要加强队伍建设”、“尽快治理”之类的场面话。面对市民“跪求”这种近乎直接“打脸”式的指责,某些官员尚且都能做到面不改色,可想而知,正常的投诉将是何等艰难。也正是因为职能部门的充耳不闻,以及民众的诉求表达路径之窄,民众在强烈的无力感之下,才会上演“跪求”这一幕。
    市民的“跪求”能否唤醒某些官员的职业耻感?从个案来看,结果当然会比较乐观。经由“电视问政”这样一种直观的形式,更由于“跪求”这一极端之举的舆论效应,当地相关部门或许会在舆论倒逼下拿出相应的治理举措。但这仍然是一种“危机公关”式的治理。因此,从长远来看,必须是建立一种常态性的问责机制。说到底,面对环境被污染,理应是“官员下课”,而非“市民下跪”。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