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洁
 
   
新华社记者日前走访江苏、安徽、四川等地了解到,仍有不少群众反映丧葬费用高,甚至抱怨“死不起”。而据调查,造成此类现象的主要推手,是处在逝者家属与殡仪馆之间的殡葬中介机构和个人。倒卖逝者信息、宰客乱要价、“山寨殡仪馆”扰民……殡葬中介乱象丛生,成为殡葬改革的绊脚石。(《春城晚报》4月7日)
  
倒卖一条死者信息,都能轻松获得500元到2000元不等的信息费,而从寿衣、骨灰盒到墓地,更是一路加价。一些殡葬黑中介的做法的确令人发指。不过,假如因此便认定殡葬中介是殡葬暴利的始作俑者,恐怕也不是事实的全部。
   
据成都市殡仪馆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所有殡仪馆都保证丧属可以在馆内以1000元以内的价格办理完死者丧事,最低的办理费用仅为533元,然而,在一些殡葬中介“一条龙”服务下,丧葬费用便远超“政府价”了。既然如此,一个如鲠在喉的疑问是:如果殡葬暴利仅仅是中介造成的,那逝者家属完全可以不走中介,直接找殡仪馆就行了,为何还要被中介狠宰一刀呢?
   
之所以呈现如此吊诡局面,原因在于殡葬行业本身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并缺乏基本的规范。公众对于殡葬行业普遍感到陌生,对其中的价格猫腻,当然也更不可能明察秋毫。按理来说,推行了好几年的基本丧葬服务,本该满足公众的基本丧葬需求,也理应为殡葬行业设置一个可供公众参照的收费标准,那么,基本丧葬服务是否真正兑现了这一目标,公众的丧葬需求是否能够通过这一渠道获得满足?逝者已逝,除了被倒卖信息给殡葬中介之外,有无其他的选项?如果有,为何没能及时到位,反而被黑中介抢了先?或许这些才更值得追问。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