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晶瑶
   
福州一名高三男孩王同学,因为从小就喜欢吃泡面,尝遍各国泡面。申请美国学校时他把这段经历加了进去,被全美排名第32名的罗切斯特大学录取,招生官说录取是因其对泡面的狂热。西方国家更注重个人兴趣爱好,特点鲜明的学生往往容易吸引注意,不过录取前提还是要学习成绩足够好。(《东南快报》4月2日)
   
其实,读完录取通知书的全文就会明白,爱好泡面的王同学获得青睐,还是学校重视个性教育使然。“每一个罗切斯特的学生都会在他们开始校园生活的第一天,做一个批判性的个人总结。在得知你对拉面的狂热以后,辅导员推荐了你,委员会和我都确信你会坚持到底,并且能作为罗切斯特的一员成长得更加强大。”
   
能受到海外名校青睐的学霸,除了成绩优异之外,共同点是都有点小情趣,不是只知道死读书的书呆子。回顾自己的高中生涯,偷偷看几本金庸琼瑶的小说,都被家长老师认为是大逆不道。课余时间统统用来上补习班、做习题集。与身边许多到海外求学的朋友交流,发现外国学生的课余生活,除了学习之外,往往有许多丰富多彩的内容,对他们来说,这些就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不是为了提高录取而做的功课。
   
囿于现行的教育体制,人才选拔机制,我们对孩子的评价标准还是单一的学习好不好,缺失的个性化教育始终难以真正融入到日常教育当中。孩子们宝贵的成长时间,被统统用来进行标准化试题的培训,而这些考试所考察到的知识,却有很多将是许多人一生中再也不会用到的无用论。
   
改革现行教育体制,补回缺失的个性化教育。该好好吃吃这碗泡面的,是我们畸形已久的教育评价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