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周末话题】阶梯气价

(2014-03-23 01:05:14)
    本继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后,阶梯气价又要来了。21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意见,要求2015年底前所有已通气城市建立起居民生活用气阶梯价格制度。阶梯气价分为三档,各档气价实行超额累进加价,第一档气量覆盖80%家庭。各档气价实行超额累进加价,第一、二、三档气价原则上按照1:1.2:1.5的比价安排,具体方案由各地通过听证会等程序确定。发改委要求,各地需采取提高低保标准、增加补贴或设定减免优惠气量等方式,帮扶低收入家庭。而目前的普遍担忧是,阶梯气价会变成“阶梯涨价”。(《广州日报》3月22日)
   
阶梯气价要一步一个“台阶”   
王丽美
 
    犹记得去年此时,天然气涨价的传言纷起,各地掀起一阵抢气狂潮。发改委表示实施阶梯气价指导意见只是原则要求,具体方案由各地方结合当地实际研究确定,必须公开听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然而,各地方的用气量、用户数都在天然气部门的掌握之中,每月每户当用多少、平均标准是什么?独立采暖用气阶梯价格怎样平衡?80%如何划定?恐怕还得相关部门说了算。在涨价有利于部门利益的关口,很难保证其立场中允公正。即便有着公开听证的程序要求,在听证会就是涨价会的“惯例”下,在水价、电价、食品价格一路上扬的背景中,《阶梯气价指导意见》被人们视为涨价的前奏实在不算奇怪。
    根据权威预测,到2015年,国内天然气需求达到2500亿立方米。这其中,居民用气和天然气汽车用气复合增速将分别高于8%和29%。而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仅4.03%,远低于全球天然气23.8%的消费比例。天然气涨价,将使生产、生活成本大幅增高,对制造企业和广大民众的影响最大。
    当下,世界能源日趋紧张,我国天然气人均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0%。长期以来,我国对居民用气实行低价政策,同时居民生活用气具有不均衡的特点,不足20%的居民家庭消费了40%左右的居民气量,导致用气量越大的用户,享受的补贴越多。若阶梯气价能够削峰填谷,培育公民的节约意识,达到推进清洁能源产业可持续发展之目的,那么适时适地地进行价格改革未尝不可,关键在于如何划定无伤民生的80%。天然气关乎民生、生产、能源和环境诸多方面,可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一步一个“台阶”,稳妥进行。广泛征询意见,科学论证,必要时在网络上召开更多人员参与的听证会,确保在为民众提供民生产品和发展清洁能源产业二者兼顾的前提下,建立和完善市场主体权益保障机制,使天然气价格逐步接近市场均衡价格,保护环境,利于民生,使“绝大部分居民不用多掏钱”的美好“计划”得到绝大部分居民的认可。
   
公开先行 “劫富”也“济贫”
孙明
    继居民的阶梯电价和阶梯水价之后,酝酿已久的阶梯气价也新鲜出炉。对此,笔者以为,虽然资源品的价格改革已是大势所趋,而且阶梯气价也一如既往地遵循了“多耗能多付费”的定价原则,但要想让阶梯气价更能体现公平原则,还需在制度设计上更具人性化和可操作性。
    首先,推行阶梯气价虽然已成定局,但也得“阳光操作”,避免公众对价格调整产生“信任危机”。换言之,行政部门不能自说自话,任意定价,而是应该公开透明,用数据来为阶梯气价增加可行性的论证。比如,公开气价成本、居民平均用气量、气价收入的使用情况,接受公众的监督,这样阶梯气价的推行也就不会屡屡遭到公众的口诛笔伐了。
    其次,阶梯气价在“劫富”后,更应该“济贫”,即第三档、第二档的额外利润不能全都被企业收入囊中,而是应该留出一部分补给低收入群体或者作为奖励。这样的举措,不仅能够使节能减排落到实处,也更能体现公平和效率。
    最后,阶梯气价承诺80%的居民不涨价,这也就意味着,各地的第一档用气量的核准更应该客观准确,才能确保不损害大部分居民的切身利益。同时对阶梯气价采取动态的价格管理机制,适时调整阶梯基本用气量和基准价格,这样才能使阶梯气价更加贴近公众的呼声和意见。
   
要走出“只罚不奖”的怪圈
朱慧松
    从阶梯电价,到阶梯水价,再到即将“粉墨登场”的阶梯气价,和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几大必需品都已经或将要迈入阶梯行列了。之所以出台这样的规定,有关方面的表态是如出一辙,如鼓励群众节约宝贵的资源,能减少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等等。也就是说本意是引导大家省着点用各种资源,而不是让群众多掏腰包。
    节约资源固然是好事,但平心而论,浪费水电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并不少见,如一些市民大大咧咧,没有随手关灯、关紧水龙头的习惯,以致造成了浪费,让其付出多掏钱的代价未尝不可。可谁又会没事开着天然气玩呢?人们使用天然气一般都确系生活需要,再怎么节省也不能不把东西蒸熟就吃吧。在这种情况下,拿价格来作为调节杠杆又能收到多大的效果呢?
    退一步说,即便要采取价格调节手段也应遵循公平合理的原则,而从电、到水再到气,人们即便用得再少,要交的第一档的价格也和原来的价格持平。也就是说,人们用超标了要出高价“挨罚”,可再怎么节约,也只是不“挨罚”而已,而得不到任何奖励。如此“只罚不奖”,不仅不公平,也会影响积极性。
    因此希望“阶梯气价”能走出“只罚不奖”的怪圈,不妨将气价将分为五档,分别按0.5:0.8:1:1.2:1.5左右的比价安排,绝大部分居民属于中间档次,在此基础上用多了“挨罚”,用少了“有奖”,这样奖罚分明,更加公平合理,也更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