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信)打车软件强制收编不可取

(2014-03-21 00:45:04)

钱兆成

  继禁止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要求打车软件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某打车软件公司的高管称,某些电调平台已开始向打车软件公司“收租子”,而且要求他们“按单数进贡”。据了解,工信部已介入调查。(3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打车软件”需要治理和规范。但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打车软件便民的一面。长期以来,打车难这个“顽症”一直难解。而打车软件的“横空出世”正是用来解决司机与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租车安装“手机叫车”软件,是为了更好地便利出租车司乘双方,使出租车能够就近服务打车者,减少交通资源浪费。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打车难,可谓一件对多方有利的好事。
    但随之而来的问题也很明显,让司机钻进了“钱规则”。而当务之急就是有关要迅速清理整顿打车软件市场中的不正之风,主动出击,让技术创新沿着法治轨道前行,让公共服务回归本来面目。
  不过绑定电调平台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电调平台因为收费服务模式和落后的人工调度,导致效率低下,已被大多数用户所抛弃,但各地交管部门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一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电调平台要么是交管部门直接运营,要么是大型出租车公司在运营,且都有政府的投资。打车软件被收编的背后,也在于当地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以及第三方打车软件难以平衡的利益博弈。
  上海市有关部门要求打车软件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4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这样的做法实属多此一举,不仅固化了利益,影响了叫车软件发展的积极性,加大其经营成本,还可能往反向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出行费用,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