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信)打车软件强制收编不可取
(2014-03-21 00:45:04)钱兆成
继禁止早晚高峰使用“打车软件”之后,上海市有关部门要求打车软件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四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某打车软件公司的高管称,某些电调平台已开始向打车软件公司“收租子”,而且要求他们“按单数进贡”。据了解,工信部已介入调查。(3月20日《中国青年报》)
不可否认“打车软件”需要治理和规范。但首先我们应该看到打车软件便民的一面。长期以来,打车难这个“顽症”一直难解。而打车软件的“横空出世”正是用来解决司机与乘客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出租车安装“手机叫车”软件,是为了更好地便利出租车司乘双方,使出租车能够就近服务打车者,减少交通资源浪费。从实际运行来看,这种软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打车难,可谓一件对多方有利的好事。
不过绑定电调平台并不是一个好主意,电调平台因为收费服务模式和落后的人工调度,导致效率低下,已被大多数用户所抛弃,但各地交管部门仍在不遗余力地推广这一产品。原因很简单,因为电调平台要么是交管部门直接运营,要么是大型出租车公司在运营,且都有政府的投资。打车软件被收编的背后,也在于当地政府、出租车公司、出租车司机以及第三方打车软件难以平衡的利益博弈。
上海市有关部门要求打车软件与强生、大众、锦江、海博4家出租车公司电调平台进行对接。这样的做法实属多此一举,不仅固化了利益,影响了叫车软件发展的积极性,加大其经营成本,还可能往反向发展,给消费者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增加出行费用,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