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海建
在3月9日晚全国两会新闻中心举行的网络访谈中,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刘良一爆料:由于快递业务的便捷,眼下,高校学生把积攒的脏衣服寄洗,再通过快递寄回来,成了邮政的一种新业务。(央视网3月10日)
“快递脏衣服”,听起来就是个欠抽的话题。早在2012年的时候,内地媒体就曾热炒过这样的奇葩事件,譬如“大一女生公主病,脏衣服快递回家奶奶洗”等。每逢听到这样的事情,教育者必然痛心疾首,大呼孩子的自理能力成问题,进而反思如潮。只是,似乎很少有人想想,在千千万万大学生中,从概率上说,出现类似的闹剧,有什么奇怪的呢?
如今,邮政部门又来拿“快递脏衣服”说事,立时引来数十万跟帖,不少大学生大呼“被代言”,认为这新业务太过夸张。“快递脏衣服”成为邮政新业务,也许确为事实,但还是令人多有疑虑:一者,现在的大学生,果真有那么娇生惯养?不稼不穑也就罢了,竟然连自己的脏衣服也懒得洗?二者,从性价比来看,快递来快递去,脏衣服闷在包裹里,受得了如此折腾吗?尤其是大夏天,就不怕衣服产生“化学反应”?再说,眼下的高校后勤产业化较为发达,洗衣店什么的多得是,有这钱还不如就近送洗衣店。三者,从生活经验来看,邮政快递向来以“高大上”著称,价格不便宜,速度也并不快,在民营快递勃兴的今天,就算要邮递脏衣服,正如有网友所说,“有多少大学生会选择去邮局?”真有快递的需求,他们早攒钱买台洗衣机去了。
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某种意义上说,确实是懒人推动的。社会分工的细化、市场服务的人性化,催生出精致生活的刚需。只是,今天的中国大学生,起码还没群体性奢侈到“快递脏衣服”的程度。而跟着邮政官员去批斗“懒惰大学生”、“脑残大学生”的声音,不妨先去高校洗衣房亲自转转——眼下,不少高校的洗衣机都是免费提供,就算收费的、投币的,也只有三块钱左右一桶,折算下来,是来回快递的四分之一不到。为了成全邮政所谓的新业务,真当大学生都是冤大头?
就像移动说流量月底清零相当于肯德基卖全家桶,邮政说大学生“快递脏衣服”推动了某种新业务的发展,恐怕也容易被归入“高级黑”的行列。至于“类似于这样的业务需求比比皆是”之说,就显得过于超越了国情,也超越了现实。
很多人都是从大学时代走来,每代人都曾被忧心为“垮掉的一代”,但历史一再证明,“一代不如一代”之说不仅悖谬于进化论,更是一种自大心理下的无谓担忧。“快递脏衣服”究竟是事实还是传言,其实都不重要,市场自有自己的判断。只是,我们不能总是拿大学生的性格与素养说事,教育更当厘清真相再行挥棒,别动不动就被不谙内里的声音牵着鼻子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