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亚洲
近日,广州市民不满硬座票与无座票价格相同,依据《合同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状告广深铁路公司。据悉,广州铁路运输法院当场立案,该案定于3月6日开庭审理。该市民称,能否胜诉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诉讼过程能提升公民的权利意识。(1月22日《新京报》)
春运期间是非多,年复一年年年相似。在2013年的春运期间,也有市民对火车票站座票同价的问题提出质疑,乘客要求公开定价依据,当时的铁道部以“不属于我部政府信息”给堵了回去。
今年与往年所不同的是,新成立的铁总直接站出来说话了,这一回似乎是学聪明了,不跟你板着脸理论,一是打感情牌,说这设立无座票也是为了方便旅客回家;二是无座票是旅客自愿选择的,怨不得谁;三是倒苦水博同情,说这无座有座运力成本都是一样的;四是把问题丢给历史,说历来都是如此;最后再说到这是个技术难题。
就这几点而言,要反驳起来不难。对于一票难求的游子而言,有了无座票确实可以辛苦地踏上回家的旅程了,但是如果考虑到铁路运输的公益性,还有必要拿这个出来说事吗?再者说,方便旅客回家就能成为质价不相符的理由吗?说无座票是旅客自愿选择的,那就是更荒诞的牵强了,如果有座票,如果回家不那么艰难,谁还会自愿选择无座票呢?这其中得有多少是“被自愿”呀?而搬出“有座无座的成本都是一样的”的说法,基本上属于自说自话,怎么就不能看到有座无座对消费者而言,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收益呢?所谓的成本一样,也只是从总成本的角度而言,如果从平均成本看,因为站票的存在,显然是降低了成本。把问题丢给历史,这就是赤裸裸的无理取闹,最后还回到技术难题这个问题上来,虽然看似有理,但也还是属于自我逻辑,要知道,在国外,这早已不是什么难题,比如日本的铁路中的“自由席”就是关于“无座票”的设置。动辄称铁路发展成就世界领先,为何票价制定技术不能赶时髦呢?
就此而言,无座车票不打折关键还在于能不能正视旅客的合理诉求,能不能放下铁老大的身段从社会公益的角度做出可能的改变。当然,难能可贵的是,这次铁路法院爽快立案,期待能从法律层面寻求到突破口,从权利与权益的层面倒逼铁老大的改变,这倒也是值得期待的事情。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