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翔
日前,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分两批召集30个省市区有关人士,举办阶梯气价听证会。据悉,实行阶梯气价已确定无疑,但实施条例及细节仍待多方进一步商议,政策很可能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台。按照主管部门设想,我国天然气价格未来3年很可能会一路上涨,涨幅可能达到70%~80%,平均终端销售价格将达到4~5元/立方米。(12月18日《每日经济新闻》)
在今年3月份,一则“天然气价格将进行大幅度上涨,各地零售终端价格将逼向4元大关”的消息,曾经引发一轮民众抢购天然气的热潮。国家发改委随后辟谣,称“这个消息是无稽之谈”。那么最快年底出台阶梯气价是否又是一次“无稽之谈”?
相比直接涨价,实行阶梯气价似乎“打击面”更小,也许更容易让公众接受。不过,与阶梯电价、阶梯水价完全不同,越是低收入家庭在家做饭越多,天然气消费越多,阶梯气价到底该如何区分基本需求和非基本需求?更何况,作为清洁能源,到底是要鼓励公众使用天然气,还是要限制使用?
直接涨价也好,变相涨价也罢,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之所以天然气必须涨价,主要的理由还是进口气价与国内市场价格倒挂。可是,当前进口天然气占国内消费总量的比重仅为两成多。可见涨价的理由并不充分。
当前各地雾霾严重,本该鼓励居民少用燃煤多用天然气,如果天然气价格大涨,必会倒逼更多城市居民重新使用已被丢弃的煤炉。作为清洁能源,天然气在我国一次能源中占比仅4.03%,远低于全球天然气23.8%的消费比例,价格大涨与推广清洁能源的初衷显然相悖。一边花重金治理大气污染,研究人工消减雾霾,一边却又对清洁能源想尽办法涨价,明明不适合阶梯价格,为了涨价也要搞阶梯价格,这到底是个什么节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