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本土观察)莫让冷漠和迷信堵住生命之门

(2013-11-29 01:11:25)
标签:

杂谈

白翎

    11月22日晚10时许,曲靖市麒麟区某小区的15楼一住户家,噩耗突临:大人出门丢垃圾时,忘记把阳台窗户关上,自家4岁大的男孩从15楼阳台坠至3楼平台。而让人唏嘘的是,当民警、消防等救援人员赶到现场救援,想要通过居民家到达孩子落地平台时,连敲3楼、4楼、5楼的居民房门却吃“闭门羹”。(《春城晚报》11月28日)
    又是一起儿童惨剧,疏忽大意的父母,冷漠麻木的邻里,一个幼小的生命仓促凋萎。在这起事故中,监护人的失防,邻居的“过防”,都值得说道。
    近年来,随着高层住宅拔地而起,儿童坠楼事件频发。南京媒体统计,今年10月,当地在半个月内就发生了3起;武汉两年发生13起……数据触目惊心。虽然在此类事件中也不乏幸运者,前有“最美妈妈”吴菊萍、宁波快递哥接住坠楼幼童的美谈,后有两名六旬老人接住坠楼孩子的幸事,但不是所有“坠楼儿童”都有人“接住”。
    此类悲剧令父母伤痛,让旁人惋惜,也敲响了警钟。其中,父母是第一责任人。这种责任,包括教育预防和技术防范。谁也阻止不了孩童攀爬的天性——超过3岁的儿童具备了一定的行动能力,但对危险尚无明确的概念,同时男童的“冒险意识”比女童强,所以上述媒体的报道中,坠楼儿童多集中在2岁至6岁,其中男童比例高达七成。因此,家长在盯紧的同时,有义务培养孩子的生死概念、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意识,进行高空危险教育,对儿童好奇好动的天性予以合理引导。
    此外,安全设施缺位不容忽视。对此,我国的《住宅建筑规范》有规定,6层及6层以下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05米,7层及7层以上住宅的阳台栏杆净高不应低于1.10米。这也是针对有意识的儿童的保护高度。对于家中有小孩的家庭来说,还需要加装防护网或防护栏杆,且网或栏杆的间距应小于0.1米,消除安全隐患。
    当然,最让人寒心的还是邻居事不关己的冷漠态度。与挑战巨大冲击力“接住”孩子的做法相比,开门应援不过是举手之劳。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然而,现代钢筋水泥丛林中的邻里关系正在不断“退化”,“咳嗽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说法并不夸张。虽然无法确定孩子摔到3楼平台上之初,是当场身亡,还是尚有气息。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救援人员敲门时,住户中有及时开门应援者,至少可以为孩子争取到几丝生还的希望。另外,该小区一位大妈称,当晚住户不愿开门可能与当地风俗有关,“毕竟是丧事,不吉利的”,颇有些迷信的味道。殊不知,开不开门本身很可能就决定了是否是“丧事”。或许正是邻里紧锁的家门,堵死了孩子的“生命之门”。
    在陌生人社会,很多人对于门外来客,都会习惯性地将其当做“狼外婆”加以防范,这对于防骗、防骚扰固然是必要的,但救援人员穿着特定制服,且敲门时应该也说明过来意,应是较容易识别的。所以,住户们的过度防范,与其说是防风险,不如说是关爱邻里的“心门”已锁,对于“别人家的孩子”,全无将心比心的在意,故而一场分秒必争的生命救援,敌不过一个“不吉利”的念头和一点怕麻烦的私心。对于所谓风俗的迷信取代了敬畏生命的信仰。
    在这起事件中,同样是“防范”,于父母而言是责任和守护,于不开门的邻居而言,则可谓漠然与无情。避免一场悲剧,需要牢固的责任之网,也需要多些扶危救困的悲悯之心和助人之义。谁能保证,相互传染的“冷漠病”不会最终伤到自己和自己的孩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