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荣
国务院新闻办今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情况。会上,国家信访局副局长张恩玺指出,要实行网上信访受理制度,建立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全国网上信访受理平台,引导群众多上网、少走访。(11月28日中新网)
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网上信访”,进一步拓宽了信访渠道,方便人民群众,提高办理效率,降低信访成本,有益于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让“数据多跑腿,群众少跑路”,逐步把网上信访作为解决信访问题的主渠道。公众对“网上信访”投以期待。
网上信访迎合民意需求,但是,这座“连心桥”是否畅通,功夫还是在线下。公众担心的是,网上信访是不是像“网购”一样方便,会不会被“神回复”糊弄,信访问题能不能在第一时间得到满意的答复,最终得到圆满的解决。“网上信访”的好事,能不能办好,会不会成为形式主义的花架子,能不能实现“事事有着落、件件有回音”?
从现实的信访到网上信访,只是信访形式的一种变化。信访能否解决问题才是改变的关键所在。
因此,最关键的是设计和落实好投诉之后的跟踪和监督制度。网络平台技术的革新只是表象,解决群众所反映的问题才是根本。不仅要做到“件件有回音”,其核心工作需要做到“事事有着落”。如果哪个部门处理,就得有时间限制,并且责任到人,才能真正畅通权利救济渠道、拓宽诉求表达平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