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春城时评)不要让民众生活在火山之端

(2013-11-25 01:11:04)
标签:

杂谈

    本报评论员 吴龙贵

 

    22日凌晨2时40分,中石化青岛开发区输油管线破裂造成原油泄漏,流经地下雨水涵道后入海。22日10时30分左右,雨水涵道和输油管线抢修作业现场相继发生爆燃,沿线道路路面严重受损,并引起流入海湾原油燃烧。截至24日晚8时,事故已造成52人死亡。
    一起爆燃事故,52名无辜民众殒命,其状之惨,其情之悲,令无数国人为之动容。此刻,章子怡和汪峰们也许正忙着上头条,但52名我们尚不知道姓名的普通人已经离我们远去。此刻,所有的语言都是是苍白的,我们唯有在心底点燃一根生命之烛,愿逝者一路走好,愿生者坚强面对。这无力改变什么,仅仅表明,这个世界还有温情和爱。
    对于这起事故,人们不能接受的并不是死亡和灾难本身,而是灾难来得如此猝不及防。中石化,2013年世界五百强企业排名第四,屈指可数的大型央企,每年创造的利润数以百亿计。然而与其业界地位和挣钱能力相比,其安全意识、事故应急体系以及社会责任感却实在不敢恭维。52名遇难者,他们像平常一样走过那条道路,丝毫意识不到他们已经踏上了一条不归路。假如灾难的降临都是这样毫无征兆,那么他们的不幸也注定会成为我们每一个人心头的巨大阴影——没有人知道,你脚下踩的是大地,还是一触即发的输油管线。
    随着更多信息的披露,这起事故究竟是意想不到的天灾,还是可以避免的人祸,事实上已经有了大致的定论。油气管道极具危险性,管道设计、建设时,应尽量避免与建筑物和民用管道等市政设施相邻。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此次爆燃的初步成因居然是原油管道漏油进入市政管网导致起火,并且紧邻居民区。更为讽刺的是,中石化管道储运分公司早在2011年9月和2012年9月分别发布相关公告,指出事发管线存在重大安全隐患。明明早已知道危险的存在,但因为各种客观原因而未能将危险扼杀于萌芽状态。试问,这究竟是出于成本的考虑还是源于对公共安全的漠视?
    让人无法释怀的,还有那与死神赛跑的7个半小时。原油泄漏大概在凌晨3时左右,爆燃发生在10时30分左右,中间7个半小时。如果在泄漏之初,企业能够采取紧急措施,相信事故不至于造成如此重大的后果,如果有关部门在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发出公告,及时疏散当地民众,相信伤亡人员将大大减少,甚至完全有可能零伤亡。危机发生时,信息公开,及时展开制度性救援和自救,永远是排在第一位。但显然,不仅是企业,还是相关政府部门,都违背了这个基本的常识。海事部门在漏洞事故发生四小时后接到报告,同样保持了沉默。
    从以往的一些教训来看,一些企业,尤其是一些知名度较高且在行业内占在重要地位的大型企业,一旦发生生产事故后,往往首先采取的策略就是捂和盖,心存侥幸心理,自认为可以欺上瞒下。在他们看来,企业的形象比民众的生命还要重要。这种愚蠢和自大,最终将付出惨重的代价。
    据媒体统计,2010年至2013年,石化企业共发生至少6起重大事故。多少事故,才能换来一点责任感?多少生命,才能唤醒麻木的良知?企业的责任,不仅在于生产更好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利润,而首先在于不能让民众生活在火山之端。面对52条鲜活的生命,涉事企业不仅需要忏悔,也必须得到与之相对应的严厉问责。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