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福寿
22岁湖北枣阳小伙张琪突患白血病,病危之际致电武汉市红十字会(以下简称红会)捐献遗体,却被告知不提供上门服务,引发广泛关注。昨日,武汉市红十字会表示,待张琪与父母商量后,将全力配合其进行遗体捐赠,让他的爱心得到传递。同时,武汉市红十字会还表示,为方便特殊人群办理遗体捐赠,将考虑开通网上申请等方式。(《京华时报》11月14日)
最近这几年,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处在舆论的漩涡中。在这种情况下,武汉红十字会对申请捐献遗体的枣阳小伙张琪表示“不提供上门服务”,自然引发众多网友的不满。
按理说,红十字会作为一个专业的慈善机构,应该对所有的慈善行为提供专业、快捷的服务,特别是对于遗体捐赠这类特殊的慈善行为,更要审慎对待。想遗体捐献的人,通常是重病缠身或者处于死亡边缘,如果要求这些人走下病床上门填表,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武汉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陈耘的解释主要是人少。作为省内唯一一家可以接受遗体捐献的机构,今年咨询遗体捐献的人员就达到7000人次,办理登记有1000人,但红会实际的工作人员只有14人,而具体办理捐献的工作人员仅有1人,人员紧张,自然也就没有空“上门服务”。
应该说,人员紧张的确是一个难题,但拒绝“上门服务”也不能全赖在人员紧张上,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肯想办法,人员紧张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这并不是不可解决的难题,完全可以通过内部人员调整、招聘人员,或者开通网上申请、开设绿色通道等办法来解决。可以说,解决人少的难题
“非不能也,乃不为也”。而更让人不解的是,人员紧张的情况存在了很长一段时间,并非现在才碰到,为什么不能早想办法解决,而网上甫一曝光,武汉红十字会就马上“考虑开通网上申请等方式”?所以,“不提供上门服务”,人员紧张只是表象。
实质上,慈善的意义不仅在于帮助具体的个体对象,更是一种用爱心构成的文化。这就需要慈善机构,在从事慈善事业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受赠者还是捐赠者,都需要施以爱心和关怀。所以,就这一点而言,主动为捐赠遗体者上门服务,或者尽力创造更多的途径,帮助愿意捐赠遗体的人实现其良好愿望,传递他们的爱心,也是一慈善的题中之义。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