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木
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以房养老”……近日,一系列养老话题持续占据着舆论中心。而公众在关注城镇退休人员待遇的同时,另一问题似乎成了“被遮蔽的角落”——农村养老。调查显示,60岁以上农村“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50%,60.8%的农村老人在为基本生活来源担心。(11月13日《中国青年报》)
当年以每月55元为“起点”的“新农保”刚刚付诸实施的时候,人社部相关负责人曾经表示,55元钱的养老金非常管用。国家在适当的时候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作调整,但首先是解决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人们虽然对“55元钱的养老金非常管用”吐槽不已,但同时也对“适当的时候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作调整”的承诺充满期待。毕竟,诚如有关负责人所声称的,这是一项农村养老的制度性突破,况且,农民还有土地做后盾。然而,四年过去了,在农民所赖以当做生活基本来源的土地日渐萎缩的情况下,“55元养老金只够买几盒感冒药”的尴尬现实便日渐凸显出来:难道这55元的养老金就是这样“管用”的?当初国家所承诺的“在适当的时候会根据经济发展和物价水平作调整”究竟何时到来?
据报道,截至2009年年底,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超过18.3%,规模是城市的1.69倍,而国际上的老人比重红线是10%。如果再加上青壮年人口的“外流”而造成的“空巢村”现象,农村老年人口的比重可说是达到了不得不重视的程度。
要化解农村养老困局,除了加大财政倾斜力度、增加农村养老金数额之外,别无他法。即使是有些专家所勾勒的“集中养老”“互助养老”等蓝图,也需要有雄厚的财政资金做基础。既然“新农保”已经解决了制度从无到有的问题,那就理应进一步提升“新农保”保障水平和档次,真正能够让农村老人老有所依。至少,不能让“新农保”的养老金“管用”到只能买几盒感冒药的程度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