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街谈巷议)“最窄人行道”拷问公共理性

(2013-09-16 00:14:56)
标签:

杂谈

此飞

 

    在山东省济南市运署街上,有一条人行道的宽度仅有20厘米,勉强能供一个人侧身通过,被附近居民戏称为“史上最窄人行道”。济南市历下区市政管理局的工作人员说,之所以会出现这么窄的人行道,是因为运署街本来就比较窄,客观条件限制了人行道的宽度。(《京华时报》9月14日)
    此前,昆明曾出现过40厘米宽的人行道,深圳曾出现过30厘米宽的人行道,这一纪录如今被济南再次刷新。
    有网友感叹:这是要逆天吗?有网友调侃:济南人民好身手!对旁观者而言,“史上最窄人行道”确实很有娱乐精神。但对每天都要经过此地的当地民众而言却是一种说不出的痛。20厘米宽的人行道,成年人走在上面只能侧身通过,天天过马路跟走独木桥似的,谁受得了?更重要的是,附近还有两所学校数千名学生,记者在现场看到,大部分学生根本就不走这条人行道,一些同学更是一脚踏在人行道上,一脚踏在马路上——将孩子置于危险之中,等同于犯罪。
    “史上最窄人行道”事实上也是城市形象的一大污点。人们评价一个城市看的往往不是外表,而是细节。城市形象如同一个人的脸面,即便有再精致的五官,倘若牙缝里塞了片青菜叶,也难免遭人耻笑。不知道职能部门能否从如潮的批评声中听出些什么?
    人行道之窄,首先在于城市规划之草率。如今,职能部门两手一摊,摆出一副“无可奈何”的无辜状,但如此可笑的方案当初是如何通过审批的?道路规划和施工属于公共事务,耗资不菲且来自公共财政,当慎之又慎,岂能过家家般儿戏?
    人行道之窄,还在于对民意民声的漠视。济南运署街附近居民以及学生家长曾多次反映人行道过窄的问题,但有关部门置之不理,甚至在媒体曝光后还用“迫不得已”来推责。所有这一切,都可归结为公共伦理的缺失。
    无论“吃人的下水道”,还是“史上最窄人行道”,都以最直观的方式表明,城市的高速发展与基础设施的滞后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矛盾。而所谓城市的良心,所谓的现代化,也恰恰体现于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