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信  “歪楼”亟需正视 不能亡羊才补牢

(2013-08-22 00:26:29)
标签:

杂谈

白翎
    
    地基沉降,村内约30栋楼房不同程度出现倾斜,水泥地面也出现不同程度开裂,没有任何保护措施、没有要整改的施工迹象……昆明市西山区陆家社区的庄房村民小组,约30栋楼房均不同程度出现倾斜、地基沉降、水泥地面开裂情况,给人随时有可能倒塌的感觉,“歪了五六年了都没人管。”一位住户说。(《春城晚报》8月21日)
    昆明南市区临近滇池一带,很多小区楼沿和街面或多或少都有些地基沉降的迹象,对于类似轻微路面起伏的状况,附近居民如今也见怪不怪,是否存在安全隐患,非专业人士也无法定论。上述陆家社区也在这一范围内,但楼面最严重倾斜30度,事关30栋楼,2000多人,“站在房间内会出现头晕的情况,睡在床上会向倾斜的方向滑动”,已超出了常识所能容忍的安全范围,恐怕再容不得熟视无睹。
    不过,遗憾的是,当地社区工作人员表示,“这些年也一直在向监管部门反映,但至今还没有对此跟进过保护或者整改措施。”为何如监管部门对此装聋作哑、置之不理?虽说“歪楼要拆迁,不再考虑修复”,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置村民生命财产安全于不顾。 
    “楼歪歪”的病因至今还是众说纷纭,是地基偏软导致房屋下沉严重而倾斜,是附楼房工程的深基坑影响,还是楼房乱加层所致,如今歪楼主人、村外人士和涉及的开发商各执一词。“楼歪歪”的尴尬之处,在于其属于村民自建房,这类房屋普遍存在安全管理无序的问题,比如缺乏规划审批、没有施工设计、建筑施工安全和建筑质量安全监管空白、不经质量检测即入住和使用。简而言之就是:无规划、不报建、无勘探、不设计等,游离在监管之外。
    意大利有比萨斜塔,昆明有集体歪楼,一个是建筑艺术,可供欣赏;一个是问题建筑,让人心慌。对此,不该有同样的看客心理。同样的“歪斜”,当涉及人时,还是尽早“正视”为好。“一下雨就害怕,随便来个3级地震都承受不了”,如今村民提心吊胆,观者心惊胆战,涉及人的生命安全,不能亡羊才补牢。
    因此,对于“楼歪歪”的病因,尽早予以诊断、鉴定、追责。或拿出保护整改的办法,或将已纳入城中村改建范围的“楼歪歪”尽快提上拆迁议程。若无法整改或因各种纠葛暂无法达成拆迁,也应与村民达成初步协议,尽早将人外迁安置,如果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楼体歪斜,那么可将当事方的补偿款作为村民在外租房的费用;而对于村民而言,也应少些侥幸心理,在拆迁赔偿等问题上积极协商配合。
    毕竟,让人住得安心,也是城市的良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