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伟德
近日,郑州一图书馆以“小孩太吵为由”,出台“谢绝14岁以下少年儿童入馆”的规定,一时间,舆论争议四起。据记者了解,自8月8日郑州图书馆新馆开始试运行,便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往,不过当地市民和媒体反映:由于不少市民带着孩子前来,原该是安静的图书馆却时常被孩子们骚扰,耳边常是孩子的尖叫声、哭闹声,甚至一些孩子来回跑动还不够,还会穿着鞋子上凳子,然后爬到桌子上。“简直像游乐场!”一位市民反映称。(中国新闻网8月12日)
图书馆成为“游乐场”,是国内不少图书馆面临的共同状况,拒绝“熊孩子”入内,似乎具有更多的正当性。
孩子们很“熊”很“吵”,但图书馆却不能太“狠”太“懒”。顽皮是孩子的天性,不能遵守公共场所的秩序固然不对,但责任却不全在孩子。
首先,在阅读权上孩子同成人一样平等,应受到尊重和保护,因而孩子们有自由进入图书馆的权利。其次,从图书馆的定位来说,也需要孩子的加入。博尔赫斯说过,“我一直认为,天堂就是图书馆的样子。”事实证明,接受过图书洗礼和熏陶的孩子,更懂得“知耻明礼”。
再次,从培养全民的阅读兴趣来说,也必须坚持“从娃娃抓起”的原则。据调查,中国每年出版图书30万种,但平均到每个人的身上,我们的购书量只有发达国家的几分之一甚至十几分之一。阅读量上,中国人均的阅读量是5本左右,而韩国是11本,日本是40本。面对“国人不读书”的现实问题,培养孩子的读书趣味,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图书馆应当是“开门揖客”,而不是“关门拒客”。
国外的图书馆,正千方百计引导孩子阅读。加拿大温哥华图书馆馆长苏叶慈说:“图书馆最重要的是让孩子觉得有趣,乐意来。”因而他们对图书馆进行了大胆的改造,使之变成了真正的儿童乐园,能让孩子在玩乐之中去享受阅读,在阅读之中得到快乐。相比较而言,国内图书馆在这方面做得还不尽完善,只有少数的图书馆实现了功能分区,单独设立了儿童阅读专区,避免了成人和儿童阅读的重叠,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孩子可以成为“熊孩子”,图书馆却不能扮演“灰太狼”,将孩子视为负担和累赘。时代变了,图书馆的功能也正在变化,扮演阅读指引者的角色是图书馆的立身之本。重要的是,在以孩子为中心的家庭构架中,解决了孩子的阅读问题,其实也带动了家长的阅读欲,“不读书”的现状才能真正破题。

唐春成 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