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
北京大学招办日前表示,在今年高考志愿填报咨询阶段,北大明确拒绝了少数企图向北大索要巨额奖金、进行讨价还价的所谓“状元”。招办负责人表示,北大的新生奖学金将发放给真正有需求、家庭有困难、无法负担学费和生活费的优秀学生,北大要用实际行动坚守教育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诚信,使教育回归本质。(7月23日《新京报》)
拒绝索要奖金的高考状元,将奖金发放给家庭困难的优秀新生,北大此举体现了一所大学应有的风骨和操守,值得大加称赞,同时也值得其他高校效仿。
不知从何时起,重奖高考状元俨然形成一股潮流,不仅一些地方政府动辄拿出丰厚的奖金为状元贺喜,而且很多高校也将重奖作为争夺高考状元的筹码,并由此形成攀比,导致恶性竞争。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一些高考状元才反过来将考分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向高校索要巨额奖金,甚至理直气壮地视之为自己的正当权利。可见,高考状元的贪心,完全是以往一些高校“惯”出来的毛病。值得一提的是,北大也曾是重奖状元风潮的助推者——从2008年起,北大将新生奖学金分为三个等级,其中高考状元每人可获一等奖5万元。2011年,北大共招录高考状元20名,为此支付奖学金高达100万元。堂堂北大如此,其他高校可想而知。
高校重奖高考状元,导致高校盲目追捧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给“唯分数论”火上浇油,让应试教育理念更加深入人心,不利于素质教育的推进。此外,高校办学经费应尽可能公平惠及每个学生,而将有限的经费拿去重奖高考状元,就等于让少数学生占用了大量教育资源,这对于其他考生不公平,甚至可以说是对教育经费的滥用。更重要的是,高校应注重提高自身教育质量,而不应靠高考状元撑门面,高校重金利诱高考状元和高分考生,如果不能为他们提供优质的学习环境和成才条件,无疑是极不负责任的。
可能正是在实践中觉察到了这一做法的诸多弊端,从今年起,北大才对新生奖学金进行了调整,奖学金主要用于资助家庭贫困的优秀学生。此举传递了多重积极信号:其一,在高考状元面前保持高校应有的品格和尊严,给盲目追捧高考状元的虚火降温,尽量避免给应试教育火上浇油;其二,重拾高校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少一些“锦上添花”,多一些“雪中送炭”,把奖金发放给真正需要帮助的贫困学生,此举尽显大学风范和教育者的良知,对于所有新生都堪称最好的大学第一课;其三,不再依靠高考状元撑门面,而是对自身教育质量抱有信心,相信北大能将每一个学生教好,不管他是不是高考状元,这种自信是教育者责任和诚信的体现,也是大学教育本质的回归。
北大带了一个好头,但是,这些被北大拒绝的状元,有的想必已经拿到了其他名校的录取通知书,并且获得了满意的奖金。可见,仅北大说“不”是不够的,仅凭高校自觉也是靠不住的,我认为,既然教育部历年来都禁止炒作高考状元,那么对于高校重奖高考状元这股变相炒作之风,也应当明令禁止才是。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