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扬
江苏省盐城市下辖各县市区,多年来以红头文件形式要求各级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等为当地红会的“博爱万人捐”活动捐款,并按级别规定数额,直接从工资中代扣。面对舆论质疑,江苏省红十字会副会长李新平回应称,这些财政供养人群的收入相对稳定,理应在社会捐款中起带头作用,对他们提这样的要求,“我觉得一点都不过分”。(《南方都市报》5月21日)
强制捐款屡见不鲜,但大多数是变相强捐,即打着“自愿”的旗号,以各种方式逼着人们不得不捐款。而像盐城市这样,以政府红头文件的形式公开强捐,以直接扣工资的方式强令服从,显然是连一块“自愿”的遮羞布都不要了,将强制捐款演绎到登峰造极。
财政供养人群收入稳定,但这是他们的劳动所得,任何人都不得强占。公职人员理应在捐款中起带头作用,但愿不愿意带头得凭自觉——自觉自愿既慈善的最基本原则,也是一条不能突破的底线。
红会的领导人最应该懂得这个原则和底线,但堂堂省级红会副会长,居然认为这样明目张胆的强制捐款“一点都不过分”。如此强词夺理、颠倒是非,有辱自己的身份,只会让红会的声誉进一步受损,人们甚至怀疑:红会募捐不成,莫非要改走强捐路线了?
在某种意义上,“强捐不过分”比强捐本身更可怕。在这一思维主导下,所谓“慈善”就会变成侵占公民财产的工具,所谓“献爱心”就将异化为巧取豪夺的幌子。
善良的人们往往认为,强制捐款虽然不对,但出发点是好的。李新平也说,盐城市这样做“出发点是好的,体现了党委政府在关注弱势群体,解决他们的一些实际困难”。然而从本质上说,强制捐款其实是一种责任转嫁——把本应由地方政府承担的扶贫帮困责任强行转嫁给捐款者。民众当然可以为政府分忧,可以参与扶贫帮困,但这不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公民的法定义务在于照章纳税,将税款交给政府来救助弱势群体。
强制捐款,说得轻一点,与乱收费、乱罚款没有什么区别;说得重一点,相当于非法侵占他人财产。某些地方政府以红头文件的形式公然强捐,如此违法行为竟然畅行无阻多年,实在是匪夷所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