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从“要你管”看今天怎样做老人
(2013-04-18 00:13:21)
					
											标签:
																				
                            杂谈 | 
					
			燕农
   
   
最近,南京交警进行行人交通违法行为整治。一位“哲学大妈”的神回复爆红网络,她面对交警要求绕行的劝导,淡定回复:“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又一位五旬大妈闯红灯面对交警的阻拦发火道:“你拦我干吗?闯红灯怎么了,我都闯了几十年了,要你管。”交警介绍,很多闯红灯的行人都有类似的想法。(4月17日《现代快报》)
   
“中国式过马路”委实是痼疾难治。在此轮整治中,据说江西南昌在马路上拉起了“红绳”,北京则给交通协管员配发了“喊话机”,但依然效果不佳。南京这位大妈一句“要你管”的神回复,似乎激怒了网友,于是,重提“交通事故责任由过错方承担,撞了白撞”的有之,反思交法不公正的亦有之。盛怒之下,难免偏激。
   
遇到类似南京这样神回复的大妈闯红灯,确实让人头疼。重罚于法无据,劝阻却又不听,至于罚点款可能就更不被接受了,只要双手一摊说没带钱,交警注定是干上火。“我都闯了几十年了”,不是什么光荣的历史,也不是多么炫世的资本,只能说行人的规则意识缺失太为严重。这种“拿着不是当理说”的民间雷语,引出了另外一个值得思考的话题:今天怎样做老人。
   
2006年南京彭宇案以来,“全社会扶不起一位老人”成了我们的痛和心病。一直以来,围绕这种现象,舆论多从诚信、良善、道义、公正等方面进行讨论,这当然是问题的核心,但另外一个“边缘化”的问题,则是在诸多扶老人事件中同样涉及到“今天怎样做老人”的话题。鲁迅先生写过一篇《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的文章。讨论“今天怎样做老人”,与讨论“今天怎样做母亲”、“今天怎样做父亲”,有着大体相通之处。九十多年过去了,“长者须是指导者协商者,却不该是命令者”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历经沧桑,阅遍世事,老人们确实是经验丰富老道。这本是珍贵资本,但在现实中却被个别人用来做了“耍横”的本钱,或者是洞悉制度漏洞与社会短板的资本。从“人生能有多少个几百米”到“我都闯了几十年了,要你管”,再到那些被冤屈的扶人事件,无不是这样。
   
“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不是老人用来专门讲给子女听的,也应该是老人们的生活观。社会当然需要大兴尊老爱幼之风,以让老人们能安度晚年。但是,并不是在任何问题上,都要由着老人的习惯和性子来,譬如在法规制度面前,就要人人平等。甚至在一定程度上,老人在法规制度面前还需要给下一代做必要的表率。因为“许多精神上体质上的缺点,也可以传之子孙,而且久而久之,连社会都蒙着影响”。
   
不经意间,我们已经迈入了“老龄化社会”的门槛,问题接踵而来。在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和团聚、赡养等精神慰藉之外,有必要思考“今天怎样做老人”的命题。							
		                    
						
		
		
		
		
		前一篇:(新闻漫评)早立遗嘱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