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慧卿 画
舒圣祥
作为一名普通公民,如果尝试去面见当地的县官到底有多难?记者在湖南、河南、山西等7个省的数个县市区暗访调查发现,书记县长的办公室不公开挂牌,已成各地政府机关遵循的“潜规则”。而不管什么面见理由,几乎都被挡在了书记、县长的门外:有的地方,县领导名字电话都保密;有的地方,要么预约,要么接待日见;更有甚者,预约也见不到县长;最普遍的现象是,县官只能在“电视上见”。(2月27日《法治周末》)
最近有新闻记者吐槽,长三角某地的政府大楼取了一个亲民的名字——新市民中心,但去过那里的群众都大倒苦水——市民中心远非市民进得去的地方。先是登记、出示证件、被居高临下地盘问……没人接的话进不去是常事;即使有人接,万幸能进去,也要层层刷卡:进闸机刷卡、进门刷卡、乘电梯刷卡……显然,《法治周末》的记者调查,正验证了政府大楼门难进、官难见现象之普遍。
县领导办公室不公开挂牌的“潜规则”,强悍门卫对企图面见市民的严防死守,说白了就是高人一等的官僚作风;如果足够亲民,或者自认只是一个“公仆”,没有理由不让纳税人见。我们常在红头文件中见到诸如走进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之类的话语,可是政府大楼的门难进、政府官员的面难见,充分说明这更多只是说说而已。为了防止群众与之“密切联系”,不仅门卫森严而且办公室外都不挂牌,搞的像书记县长都是做地下工作似的。真有必要对普通市民如此严加防范吗?
怕上访户直接找到领导办公室缠访,这似乎是领导办公室不挂牌、只能在电视上见领导的理由。可是,如果上访户遭遇的不公真实存在,以眼不见为净的方式处理,焉能算是负责任的政府?更何况,上访户的增多或减少,本身不就是施政有无过失的晴雨表吗?湖南桂阳县在6年前推行书记县长办公室公开挂牌,市民仅凭身份证,便可敲开书记县长办公室的大门,小小举动却带动了当地政风巨变。一些政府部门开始主动深入群众倾听民声,主动化解矛盾纠纷。因为他们担心,如果矛盾没及时化解,市民直接找到书记县长反映,那时问题就大了。
“欢迎市民到政府上厕所”——这是多年前《南方周末》一篇报道的标题。政府大楼应该是没有围墙的,纳税人不是“闲人”而是“主人”,他们有权进入“公仆”工作的场所监督检查,“公仆”也有义务给他们创造机会了解政府、监督政府。为什么我们进入即便是号称“新市民中心”的政府大楼也如此之难?除了在电视上,公众还能否面见或者遇见县官?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