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来论)积分入学将拼爹公开化

(2013-02-22 00:06:56)
标签:

杂谈

汤劲松

    2月20日,广东东莞市教育局发布义务教育阶段新莞人子女积分制入学积分方案,影响新莞人子女积分入学的两项主要指标是父母的学历、职称的高低。专家表示,依照父母学历高低来决定孩子入学涉嫌歧视。对此,东莞市相关负责人表示,该方案不存在歧视。(2月21日《广州日报》)
    按这个方案,只有初中以及以上学历的父母才有积分,高学历、高职称的积分多,低学历、低职称的积分少,而无学历、无职称的人则没有积分。最简单的概括,那就是占新莞人绝大多数的低学历务工群体,将在这个滑稽的拼爹游戏规则前败下阵来。
    曾几何时,新莞人这个称呼,热了多少人的心肠。人们总是以为,在领改革风气之先的广东,总会有一些令民众惊喜的举措,事实上,这些年来,确也有一些举措让民众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了来自于创新体制的温暖。但这一次,这个拼爹的方案将所有来源于良性改革的美好印象几乎完全损毁。
    东莞方面的解释是乏力的:《方案》是按照东莞对人才需求的考虑制定的。东莞不能满足所有新莞子女的教育需求,只能先解决东莞比较需要的人。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东莞政府求贤若渴的姿态。殊不知,借贤能助力的政府,最该做到的一条,就是公平。
    没人否认东莞存在教育资源有限的真实,在资源的配置上,确也存在众多的矛盾需要解决。但是,受教育权是民众的基本权利。每个新莞人都为东莞人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努力,享受相应的政府服务是本来权利。因个人能力所限,创造的社会价值有所区别,只能在其他个人所得方面有所区分,而不是在普适权利上作划分。退一万步说,哪些是“东莞比较需要的人”呢?如果真按这个理由来划分,那岂不是老弱的东莞土著也属于东莞不需要的人?
    一地政府部门,居然制定出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政策,不免让人产生恍惚之感:“拼爹”已成过街老鼠,那是不公的代名词,是破坏社会良序的元凶,现在竟被加至促进社会公平与发展的教育权之上。这样的方案,是经过民意征集然后充分讨论的结果呢,还是个别人一拍脑袋的结果?
    东莞是东莞人的东莞,也是新莞人的东莞。放到更大的环境里,这个透露出傲慢与偏见的方案,也会起到坏的示范作用。谁敢肯定,以后在其他的基础性权利里,不会出台一个这样的方案:医疗资源紧缺了,难道,让高学历的先急救?这可是个未知数,社会阅历告诉我们,越简单好用的方案,就算是严重侵蚀民众权益的方案,都会被尽快地学习并复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