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时事快评)“污染不出市界不上报”不只是荒唐

(2013-01-07 00:48:08)
标签:

杂谈

张枫逸

 

  2012年12月31日7时40分,山西长治境内的山西天脊煤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发生苯胺泄漏事故。为何事隔5日才通报消息?长治市新闻中心办公室主任王一平表示并未迟报事故,都是按照相关规定作出的处理,“污染不出市界好象不必上报,自己处理就行。”(中国新闻网1月6日)
  1月5日下午,河北邯郸市区突发大面积停水事故,起因是接山西省有关部门通报,漳河上游浊漳河山西境内发生了事故性污染物排放。令人匪夷所思的是,这起苯胺泄漏事故实则发生在五六天之前。不过,与迟报行为本身相比,长治市给出的解释“污染不出市界不上报”更加雷人。
  早在2011年7月,环保部副部长张力军就曾明确表示,涉及饮用水安全的突发事件无论大小一律上报。2012年3月颁布的《山西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较大以上和暂时无法判明等级的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当在两小时内报告省人民政府。可见,无论是环保部的表态,还是地方性法规,都压根没有涉及出市不出市的问题。
  再者,行政区划有市界之分,环境污染却无地域之别,受污染的河水必将顺流而下,影响扩大。应对污染事故讲求分秒必争,及时上报一方面有助于上级政府统一协调,上下游联动配合,合力把影响和损失降到最低;同时,也有助于向社会公开相关信息,避免不必要的猜疑和恐慌。此次长治市足足拖了5天才上报,贻误宝贵战机,致使下游的邯郸陷入被动,水厂匆忙停水,市民疯狂抢水,一时间人心惶惶。
  不过,“污染不出市界不上报”却不只是荒唐,实则道出了某些地方和部门的内心独白。涉事企业担心受到法律追究,希望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方政府官员害怕家丑外扬影响政绩,也愿意捂紧盖子,关门处理。基于此,各方心照不宣地结成利益链条,订立攻守同盟,相关制度和规定自然被抛在一边。
  同时,堂堂新闻办主任说出这样的话,也折射出问责缺位下的有恃无恐。污染事故“迟报”的根源,或在于监管问责“迟到”。2006年通过的《刑法修正案(六)》规定,在安全事故发生后,负有报告职责的人员不报或谎报事故情况,贻误事故抢救,造成事故灾害扩大,情节特别严重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但瞒报、谎报入刑了,迟报却似乎被有意无意地忽略了。
  监管问责“迟到”乃至“不到”,缺乏应有的惩罚和制裁,必然助长当事者的侥幸心理,肆意践踏相关规定,置公众利益和知情权于不顾。这个问题不解决,“两小时上报”的规定恐将是镜花水月,“污染不出市界不上报”的雷语有可能层出不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